唐才子传 · 孟浩然
注释
- 孟浩然:唐代著名诗人。
- 节义:指高尚的道德和忠诚的行为。
- 五言: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每句五个字。
- 鹿门山:湖北襄阳附近的山,与庞公有关的隐居地。
- 秘省:古代官署,秘书省。
- 联句:多人交替续诗的形式。
- 钦服:敬佩。
- 张九龄、王维:均为唐代著名诗人。
- 待诏金銮:在宫中等待皇帝召见。
- 私邀:私下邀请。
- 风雅:指高雅的艺术或文学。
- 玄宗:唐朝皇帝李隆基。
- 再拜:两次叩拜,表示恭敬。
- 卿:古代对人的尊称。
- 赍:携带。
- 近作:最近创作的诗篇。
- 不才:自谦之词,说自己没有才能。
- 弃:摒弃,这里指被忽视。
- 诬我:冤枉我。
- 放还南山:让他回南山隐居。
- 署为从事:任命他为幕僚。
- 开元末:唐玄宗的年号。
- 王昌龄:另一位著名诗人。
- 磬拆:形容心地坦诚,不隐瞒。
- 谦退:谦虚退让。
- 明代:指唐代。
- 白衣:指没有官职的布衣百姓。
- 咸通中:唐懿宗的年号。
- 郑諴:人名,后改孟浩然亭为“孟亭”。
翻译
孟浩然是襄阳人,年轻时崇尚节义,擅长写五言诗。他在鹿门山隐居,那曾是汉代庞公隐居的地方。四十岁时,他来到京城,常与各路名士聚集在秘书省一起作诗,有一次他吟道:“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大家都很佩服。张九龄和王维非常赞赏他的才华。
王维担任待诏官时,私下邀请孟浩然到皇宫,讨论文学艺术,不久皇帝李隆基突然驾临,孟浩然惊慌失措,躲藏在床下。王维不敢隐瞒,如实禀告。皇帝很高兴,说:“我早就听说这个人,但没见过。你出来吧。”孟浩然出来后,皇帝问他有没有带诗来,他回答说没带。于是命令他即兴吟诵近作,当他念到“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时,皇帝感慨地说:“你不求做官,我又怎么会抛弃你,你怎么能这样冤枉我呢?”于是让他回到南山。后来张九龄任命他为幕僚。
开元末年,王昌龄来访,孟浩然刚病愈,两人相见十分高兴,尽情宴饮欢笑。但孟浩然因饮食不当,旧病复发去世。古人说祢衡怀才不遇,赵壹一生不得志,而孟浩然虽然才名日高,却始终没有做官,一直保持平民身份,真是令人惋惜。他的诗文辞藻丰富,结构紧密,既有雅致的风格,又能避免俗套。他有三卷作品流传至今。王维还在郢州为他画像,并建了“浩然亭”。到了咸通年间,郑諴认为贤者的名声不应被贬低,改名为“孟亭”,这个亭子现在仍然存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孟浩然的生平事迹和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孟浩然以高尚的节操和卓越的诗才闻名,尽管隐居山林,却受到张九龄和王维等大诗人的推崇。他的诗文深得皇帝喜爱,但他的谦逊和不求仕途的性格使他选择归隐,这与历史上祢衡、赵壹的遭遇形成对比。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情感赢得了后世的尊敬。尽管一生未仕,但他的才名和作品得以永存,成为后世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