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
千峰翠玉。送孤云伴我,罗窗清宿。拂晓凭虚,春碧生寒,衣单瘦倚筇竹。东风不解吹愁醒,但芳草、溪城南北。认雾鬟,遥锁修颦,眉妩为谁愁独。
江上轻鸥似识,背昭亭两两,飞破晴渌。一片苍烟,隔断家山,梦绕石窗萝屋。相看不厌朝还暮,算几度、赤阑干曲。待倩诗、收拾归来,写作卧游屏幅。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疏影:词牌名。
- 翠玉:形容山峰翠绿的样子。
- 筇(qióng)竹:一种竹子,可做手杖。
- 雾鬟(huán):指女子鬟髻如云,如同雾气笼罩。
- 修颦(pín):修长的眉头皱起来的样子。
- 渌(lù):清澈的水。
- 家山:故乡的山,这里指家乡。
翻译
千座山峰如翠绿的美玉。孤云伴我,在罗窗内清静地留宿。拂晓时分,我凭借虚空之感,春的碧绿中生出寒意,穿着单衣,瘦弱地倚着筇竹手杖。东风不能将我的忧愁吹醒,只有那南北岸的芳草。我认出那如雾的发鬟,远远地锁住那皱着的修长眉头,这美丽的面容在为谁独自忧愁呢。
江面上轻盈的鸥鸟似乎认识我,背对着昭亭,双双飞起,打破了晴天下清澈的江水。一片苍茫的烟雾,隔断了家乡的山峦,让我在梦中都环绕着石窗萝屋。我与这景色相看两不厌,从早到晚,不知多少次走过那曲折的赤阑干。待我请诗作伴,收拾好心情归来,将这景致写成一幅可供卧游的屏风画卷。
赏析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的景象以及作者在这景象中的感受。上阕通过描写山峰、孤云、春寒等,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同时表达了作者的忧愁。下阕则着重写江上的鸥鸟、苍茫的烟雾以及对家乡的思念。整首词意境优美,语言细腻,将自然景色与作者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东风不解吹愁醒,但芳草、溪城南北”一句,表现了作者的忧愁无法排解,而芳草的生长则更增添了一种迷茫之感。“相看不厌朝还暮,算几度、赤阑干曲”则体现了作者对眼前景色的喜爱和留恋。最后,作者希望通过诗作将这美景记录下来,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
陈允平
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词人。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生卒年不详,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少从杨简学,德祐元年(1275)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元至元十五年(1278),以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经同官袁洪营救得免。后被征,北赴大都。晚年隐居四明日湖。
著有诗集《西麓诗稿》一种、词集《西麓继周集》、《日湖渔唱》词二种,另有《蜩鸣集》,今佚。
► 3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