绮寮怨

满院荼开尽,杜鹃啼梦醒。记晓月、绿水桥边,东风又、折柳旗亭。蒙茸轻烟草色,疏帘净、乱织罗带青。对一尊、别酒初斟,征衫上、点滴香泪盈。 几度恨沉断云,飞鸾何处,连环尚结双琼。一曲琵琶,湓江上、惯曾听。依依翠屏香冷,听夜雨、动离情。春深小楼,无心对锦瑟、空涕零。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绮寮(qǐ liáo)**:华丽的小屋。
  • ****荼(tú mí)**:一种花,晚春时开放。
  • **旗亭:古代指市楼,后也指酒楼。
  • **蒙茸:蓬松、杂乱的样子。
  • **飞鸾:比喻心爱的人。鸾,传说中的神鸟。
  • **连环尚结双琼:连环,象征着彼此相连的心意;双琼,玉佩。意思是双方情意依旧。
  • **湓(pén)江:水名,在今江西。这里暗用白居易《琵琶行》典故。
  • **锦瑟:装饰华美的瑟,这里代表美好的事物。

翻译

满院子里荼花已经全部盛开,杜鹃鸟的啼叫声把我从梦中唤醒。记得在晓月映照下,绿水桥边,东风吹起时,我们曾在旗亭折柳送别 。轻柔茂密的青草一片碧绿的颜色,洁净稀疏的窗帘外,柳丝像青罗带般纷纷扬扬。面对一杯刚刚斟满的离别的酒,我的征衫之上,洒满了点点滴滴的香泪。

有好几次啊,心中的哀怨如消散的断云般深沉。心爱的人如今不知在何方,可我们曾情意相连就像连环和玉佩不曾分离。曾在湓江边上,听着那首熟悉的琵琶曲。如今翠绿色的屏风依旧,可香气已冷,听着夜雨之声,更勾起了深深的离别之情。春已深,在这小楼之中,我已无心去弹奏锦瑟,唯有白白地流泪伤心。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伤别之作。上阕通过荼、杜鹃啼鸣等暮春之景营造出凄迷哀伤的氛围,回忆起绿水桥边、旗亭折柳的离别场景,“蒙茸轻烟草色”等细腻的景色描写为抒情做铺垫,“点滴香泪盈”直白地表现出离别时的悲痛。下阕运用关于离别的典故进一步深化情感,以“飞鸾何处”“连环尚结双琼”来表达对远方爱人的牵挂与怀念;“一曲琵琶” 借白居易《琵琶行》的故事暗写离别的愁绪;“翠屏香冷”“听夜雨、动离情”借景抒情,通过眼前景勾起层层离恨;结尾“无心对锦瑟、空涕零”生动地描绘出主人公被离别之愁萦绕,无心赏玩美好事物,只能独自涕零的悲惨状态,全词情感细腻真挚,语言典雅华丽,情景交融, 将离别的痛苦、对爱人的思念表现得含蓄而深沉 。

陈允平

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词人。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生卒年不详,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少从杨简学,德祐元年(1275)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元至元十五年(1278),以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经同官袁洪营救得免。后被征,北赴大都。晚年隐居四明日湖。 著有诗集《西麓诗稿》一种、词集《西麓继周集》、《日湖渔唱》词二种,另有《蜩鸣集》,今佚。 ► 351篇诗文

陈允平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