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居杂兴六首

我不学楚人,滋兰以自馥。 亦未羡东陵,种瓜以混俗。 富贵自有时,贫贱宁可欲。 达则济四海,穷则独善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閒(xián)居:指悠闲地居住,“閒”同“闲” 。
  • 楚人:这里指屈原,屈原在作品中常用“滋兰”等行为比喻培养自己美好的品德 。
  • 滋兰:栽种兰草。滋,栽种、培植。
  • 自馥(fù):让自己散发香气,这里借指修养自身品德使自己有美好的名声。馥,香气。
  • 东陵:指秦末汉初的召(shào)平,他在秦朝时被封为东陵侯,秦亡后在长安城东种瓜 ,后人常用“东陵种瓜”表示隐居生活。
  • 混俗:与世俗相融合,不彰显自己。
  • :指仕途显达、发达。
  • :指仕途不顺、处境困窘。
  • 独善:出自“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指在穷困时能搞好自身的修养。

翻译

我不会去学那楚人屈原,栽种兰草让自己散发清香。 也并不羡慕东陵侯召平,通过种瓜来和世俗相处相安。 富贵自然有它来到的时候,贫贱难道是自己想要的吗? 仕途显达就能济世救民于四海,处境穷困时独善自身也就心满意足啦 。

赏析

这首诗以一种淡然超脱的态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志向。开篇表明既不效仿像屈原那样通过高尚的行为修养自身求取美名,也不艳羡如召平隐居种瓜以与世俗共处。诗人主张顺随富贵贫贱的自然时机,不以贫贱为欲求。诗的后半部分直接点题,提出“达则济四海,穷则独善足”,体现了儒家的处世思想,即在得志时造福天下,不得志时修养好自己。整首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深远,体现出一种豁达从容的生活态度和高洁的人生境界,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品德修养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 。

陈耆卿

陈耆卿

宋台州临海人,字寿老,号筼窗。学于叶适。宁宗嘉定七年进士。主丽水、青田簿,为庆元府学教授,沂王府记室。官至国子司业。有《论语纪蒙》、《孟子纪蒙》、《赤城志》、《筼窗集》。 ► 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