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中家观画卷五首寒芦飞雁仍和子中修撰旧韵

飘飘秀色夺仙春,只恐丹青画不真。 能为君王罢征戍,甘心玉骨葬边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飘飘:轻盈、灵动的样子。
  • **秀色:美好的姿容、景色,这里指画中景色。
  • **夺仙春:比仙界的春天景色还要美妙。夺,胜过。
  • **丹青:指绘画,丹和青是中国古代绘画常用的颜色。
  • **玉骨:比喻美丽的身躯 。这里用来代指画中飞雁。

翻译

画面中那灵动秀美的景色太过美妙,好像比仙界的春天景色还要迷人,真担心这丹青绘画难以将其真实呈现。倘若这些(画中的)飞雁能让君王停止征战、结束戍边之苦,它们宁愿将美丽的身躯葬于那荒远的边地尘土之中。

赏析

这首诗以观画为背景展开。开篇“飘飘秀色夺仙春,只恐丹青画不真”,诗人首先赞叹画中景象美不胜收,灵动的美感胜过仙间春色,同时又表达出对绘画能否完全还原这般美妙景色的担忧,从侧面烘托出画作的精美绝伦。后两句“能为君王罢征戍,甘心玉骨葬边尘”则视角一转,由描绘画面深入到情感与愿望的联想中。诗人借画面中的飞雁联想并传达出一种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赋予飞雁一种甘愿牺牲,只为结束战争、让百姓免于征戍之苦的奉献精神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画作的精彩绝伦,更升华出深刻的社会主题,具有情感深意与艺术感染力 。

郭祥正

宋太平州当涂人,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少有诗名,极为梅尧臣所赏叹。举进士。神宗熙宁中,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大计专听安石处画,神宗异之,安石耻为小臣所荐,极口陈其无行。时祥正方从章惇辟,以军功为殿中丞,闻安石语,遂以本官致仕去。后复出通判汀州,元丰七年坐事勒停。知端州,又弃去,隐于县青山卒。能诗。有《青山集》。 ► 14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