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流

· 郭印
长江一镜净,岂但烛须眉。 清光瑩我心,双鬓任如丝。 鸥鹭近人来,游鱼亦可窥。 不把尘缨濯,身世两相遗。 好观东去浪,昼夜无休时。 学道正如此,到海以为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临流:靠近水流,这里指靠近长江。
  • 烛须眉:像蜡烛照亮一样清晰映照出胡须眉毛,“烛”此处为照亮之意。
  • 瑩我心:使我的内心莹洁纯净,“瑩(yíng)” 有使……莹洁的意思 。
  • 双鬓任如丝:任由两鬓的头发像丝线一样变白。
  • 尘缨:尘世的冠带,借指尘俗之事,缨(yīng),系冠的带子。
  • **身世两相遗:自己和所处的尘世都一并忘却。遗(yí),忘却。 **

翻译

长江平静得如同一面镜子,澄澈的江水岂止是能清晰映照出胡须眉毛。那清澈的光辉让我的内心无比莹洁纯净,我任由两鬓的头发渐渐变白。鸥鹭自由自在地向人靠近,水中的游鱼也清晰可见。我并不只是前来用这江水洗涤尘世的烦恼,此时此刻,尘世和我自己好像都一并被忘却了。我喜爱观赏那向东流去的波浪,不分昼夜永不停歇。学习大道就应该像这江水一样,以到达大海作为最终目标。

赏析

这首诗围绕诗人临江所见之景展开,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淡薄洒脱的意境。开篇描绘长江镜面般平静清澈,不仅能映照出须眉,更使诗人内心得到净化,体现出自然景色对人心灵的触动。“双鬓任如丝”一句,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然豁达。鸥鹭、游鱼的描写生动展现了江边的和谐之景,暗示出诗人与自然的亲近融合。“不把尘缨濯,身世两相遗”是全诗思想的升华,表明诗人已超脱世俗,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最后将学道比作江水东流至海,传达出坚定追求真理、持之以恒的信念。整首诗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借眼前之景,表达超脱尘世的心境和对学道的执着,蕴含深邃的人生哲理,给人以启迪。

郭印

宋成都双流人,字信可,晚号亦乐居士。郭绛子。徽宗政和进士。累任铜梁、仁寿等县令。高宗绍兴十八年,以任永康军通判时牒试避亲、举人不当降一官。终部刺史。与秦桧有庠序旧,绝不与通,家居十八年。性嗜水竹。工诗,与蒲大受、冯时行、何耕道为诗友。有《云溪集》。 ► 70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