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吟

三冬气凛冽,独立千崖雪。 横斜溪上梅,影落溪桥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冬:冬季的三个月,常用来泛指冬天。
  • 凛冽(lǐn liè):极为寒冷,严寒刺骨。形容寒风刺骨,非常寒冷。
  • 横斜:指梅枝纵横错落的样子,常用来形容梅花开放的姿态。宋代林逋《山园小梅·其一》中“疏影横斜水清浅”也是描述梅枝的姿态。

翻译

寒冬腊月,天气极为寒冷,山间寒风刺骨。我独自站立在千万座覆盖着白雪的山崖前。溪面上梅花枝桠纵横交错,而那溪流上的小桥,在月光的映照下,水面倒映着梅花与明月相依的影子 。

赏析

这首《山中吟》短短二十字,却勾勒出一幅充满孤寂清冷之美的冬日山景图。开篇以环境描写切入,“三冬气凛冽”点明时间是寒冷的冬季,“凛冽”一词将严寒的氛围渲染得极为真切,让读者仿若身临其境感受到寒冬的寒冷。而“独立千崖雪”一句,“独立 ”塑造出一个孤单的人物形象,在铺满白雪的千万山崖面前,愈发显得孤独寂寥,有一种遗世独立的沧桑感。

后两句“横斜溪上梅,影落溪桥月 ”是本诗的精华所在。诗人目光从自身转向周围的景物,描写了溪上绽放的梅花,“横斜”生动描绘出梅枝的婀娜姿态,凸显梅花的神韵。梅花与溪上小桥以及明月相互映衬,月光投下,梅影映在溪面上,同时也影落在溪桥上。这一画面静谧优美,如同一幅淡墨的山水画,展现出大自然的清幽宁静,同时梅花傲立在寒冬之寓意,诗人借梅花的高洁品格,间接抒发自身的心境,在冷清中暗含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全诗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陈允平

陈允平,南宋末年、元朝初年词人。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出身官宦世家。其生卒年不详,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少从杨简学,德祐元年(1275)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元至元十五年(1278),以图谋恢复旧朝之嫌入狱。经同官袁洪营救得免。后被征,北赴大都。晚年隐居四明日湖。 著有诗集《西麓诗稿》一种、词集《西麓继周集》、《日湖渔唱》词二种,另有《蜩鸣集》,今佚。 ► 3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