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山追述所见
我家正对风烟住,饱看阴晴变朝暮。
清秋非但入诗脾,挽向溪山深处去。
溪山深处是湖州,水合云凝不断头。
晒稻坡前移拄杖,罩鱼滩际泊扁舟。
入城要尽登临目,驼桥系缆因留宿。
旧游十载梦惊回,堤边老柳依然绿。
凌晨取道岘山前,洼樽就拊穹崖巅。
萦纡遥指道场路,挂席径造寻幽禅。
弯环港转茭田上,莺簧激烈千松嶂。
竹舆飞入翠光中,宝阁朱扉恣舒望。
当年祖讷伏于菟,蹑屐旋薙荆榛居。
至今夜半吼寒月,守护净境严驱除。
呼灯谈话倏度夕,粥盂共赴云堂集。
日高振袂过邻峰,老衲相看但长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张镃(zī):南宋文学家。
- 诗脾:诗思,诗兴。
- 茭(jiāo)田:种植茭白的水田。
- 于菟(wū tú):老虎的别称。
- 蹑(niè)屐(jī):拖着木屐。
- 薙(tì):除草。
- 荆榛(zhēn):泛指丛生的荆棘杂草。
翻译
我家正对着风烟居住,饱览天气阴晴和早晚的变化。清爽的秋天不但融入我的诗兴,还把我拉向溪山的深处。溪山深处就是湖州,水与云凝结在一起没有尽头。在晒稻的坡前移动着拄杖,罩鱼的滩边停泊着小船。进入城中要尽情观赏,因为在驼桥系缆而留宿。旧游的十年梦忽然惊醒回,堤边的老柳树依旧翠绿。凌晨取道岘山前,在低洼的石樽处就靠近高峻的山崖巅。曲折缭绕地指向去道场的路,扬帆直接去找寻那幽雅的禅境。在弯环的港汊边和茭田上,黄莺的叫声在众多松林间激烈回荡。竹轿飞进翠绿的光芒中,宝贵的楼阁红色的门随意舒展地眺望。当年祖讷折服于老虎,拖着木屐去铲除荆棘杂草居住。到现在半夜还会在寒月下怒吼,守护着纯净的境界严厉地驱除不好的东西。喊着点灯交谈很快就度过了夜晚,端着粥碗一起去云堂聚集。太阳升高挥袖走过邻峰,年老的僧人相看只是长久地作揖。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出行所见的景象和经历。以家对风烟开篇,展现出独特的居住环境,接着描述了溪山深处湖州的美妙景色,如无穷的云水、晒稻坡、罩鱼滩等,呈现出一派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景象。进城后的留宿和旧梦回忆,增添了几分感慨。凌晨的行程、道场路的曲折及到达后的清幽禅境,给人以空灵之感。诗中还描写了祖讷与虎有关的传说,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全诗意境丰富,有自然景色、生活场景、历史传说等元素,语言优美而自然,让读者仿佛跟随诗人的脚步一同经历了这些奇妙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