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暑日唯食粥一瓯尽屏人事颇逍遥效皮陆体

· 张耒
烈日炎风鼓大炉,藤床瓦枕闭门居。 屏书居士持斋日,挂壁禅僧问法图。 邻汲满携泉似乳,新舂旋籴米如珠。 饱餐饘粥消长夏,况值饥年不敢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暑:指三伏天的炎热暑气。
  • 鼓大炉:形容烈日炎风就像在鼓动巨大的火炉,让天气炎热。
  • 屏(bǐng)书:抛开书籍。“屏”有摒弃、排除之意。
  • 持斋日:斋戒的日子,不吃荤腥等。
  • 挂壁禅僧问法图:挂在墙壁上有画着禅僧问法情景的图画 。
  • 邻汲:到邻居家去打水。
  • 新舂(chōng)旋籴(dí)米如珠:刚舂好的新米,马上买来,米像珍珠一样。“舂”是把谷类的壳捣掉 ;“籴”是买进粮食。
  • 饘(zhān)粥:厚粥。

翻译

烈日炎炎,热风好似鼓动着巨大的火炉,我在这酷热中闭紧房门,躺在藤床上,枕着瓦枕独居。这是我抛开书籍像居士般持斋的日子,墙壁上挂着画有禅僧问法场景的图画。到邻居家打满一桶似水乳般清澈的泉水,马上买来新舂好如珍珠般的米。饱喝一顿厚粥来消磨漫长的夏日,更何况正值饥年,我连一点食物都不敢有剩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伏暑之日的生活情景,充满闲适与质朴之感。开篇通过“烈日炎风鼓大炉”形象地渲染出夏日酷热,为后文写自己的清凉避世的生活做铺垫。 “藤床瓦枕闭门居”画出一幅静谧的独居画面,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之感。中间两联生动描绘生活细节,“屏书居士持斋日”体现其生活的清淡与精神的追求,而“挂壁禅僧问法图”进一步渲染了一种静谧、修行的氛围。“邻汲满携泉似乳,新舂旋籴米如珠” 写出质朴生活却带有美感,一“携”一“籴”展现生活日常,同时“泉似乳”“米如珠”用比喻手法让生活场景都灵动起来。尾联“饱餐饘粥消长夏,况值饥年不敢馀”,写出在饥年背景下自己的生活选择与自守的态度,既有夏日的闲适,又有因现实引发的谨慎,反映出诗人在贫寒生活中安贫乐道的品质,诗歌整体语言质朴却又富有画面感,情感真挚自然。

张耒

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张耒“仪观甚伟,魁梧逾常”,人或称其为“肥仙”。张耒青年时游学陈州,得到苏辙指点,并经苏辙引荐入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 2271篇诗文

张耒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