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东

· 张耒
苍鸠呼雨屋东啼,麦穗初长燕子飞。 竹里人家鸡犬静,水边官舍吏民稀。 溪声夜涨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 赖有西邻好诗句,赓酬终日自忘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苍鸠:灰色羽毛的鸠鸟 。
  • 官舍:官吏的住所。
  • 赓(gēng)酬:用诗词相互赠答。
  • 忘机:忘却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私利 。

翻译

灰色的鸠鸟在屋子东边呼唤着雨水啼叫,这时麦穗刚刚开始生长,燕子在天空中自在地飞翔。竹林深处的人家十分安静,连鸡犬的声音都很少听到;水边官府所在之地,官吏和民众都很稀少。夜晚溪水不断上涨,潺潺流水声透着寒意传入枕头边;早晨天气放晴,翠绿的山色仿佛把衣裳都染上了颜色。幸好有西邻写下优美的诗句,我和他整日相互诗词唱和,完全忘却了世俗间的算计与心机。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宁静祥和的乡村生活画卷。开篇“苍鸠呼雨屋东啼,麦穗初长燕子飞”,通过鸠啼、麦长、燕飞等景象,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机勃勃的春日风光 。“竹里人家鸡犬静,水边官舍吏民稀”则从不同角度凸显环境的安静,竹林掩映下人家的静谧,官舍附近人员稀少,进一步营造出宁静闲适的氛围。“溪声夜涨寒通枕,山色朝晴翠染衣”紧扣自然景色,夜晚涨水的溪声相伴入眠,早晨晴好时翠色的山峦仿佛将衣裳都染上绿意,视听结合,给人以美的享受。最后两句“赖有西邻好诗句,赓酬终日自忘机”,因西邻有好诗,二人相互唱和,表达了诗人忘却世俗烦恼,自得其乐的心境。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景交融,体现了诗人对宁静村居生活的喜爱以及超脱淡泊之心。

张耒

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张耒“仪观甚伟,魁梧逾常”,人或称其为“肥仙”。张耒青年时游学陈州,得到苏辙指点,并经苏辙引荐入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 2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