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二首

· 张耒
西风袅袅木飕飕,身在江湖北岸州。 自古楚人词最好,为君重赋竟陵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袅袅(niǎo niǎo):形容微风吹拂的样子。
  • 飕飕(sōu sōu):形容风声。
  • 北岸州:诗人此时所在之地,具体不详。
  • 楚人词:指楚辞,以屈原等楚国诗人的作品为代表,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 竟陵:在今湖北天门市,这里有说是诗人此时所在之地,也有泛指湖北某地 。

翻译

秋风轻柔吹拂,树木在风中发出飕飕声响,我身处江湖北岸的一州之地。自古以来楚国诗人的诗词最为绝妙,如今我为你重新吟诵描绘竟陵秋天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开篇描绘了立秋时节的景象,“西风袅袅木飕飕”,通过对秋风、树木发出声响等细节描写,营造出一种清冷、萧瑟的氛围,让人感受到秋意的渐浓。“身在江湖北岸州”则点明了诗人的行踪与所在,在地点的交代中,透露出一种漂泊之感。后两句“自古楚人词最好,为君重赋竟陵秋”,诗人由眼前的秋景联想到自古以来精妙绝伦的楚人辞赋,进而表明要以诗笔书写竟陵的秋色。这种联想将悠久的历史文化与眼前秋天的场景紧密相连,既流露了诗人对古代优秀文学传统的推崇,又借重赋秋景抒发了自身的情感,为全诗增添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域特色,在描绘秋景之中传达出淡淡的怀乡或感怀之情 。

张耒

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张耒“仪观甚伟,魁梧逾常”,人或称其为“肥仙”。张耒青年时游学陈州,得到苏辙指点,并经苏辙引荐入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 2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