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沤歌
秋天雨滴庭中水,水上漂漂见沤起。
前者已灭后者生,前后相续何穷已。
本因雨滴水成沤,还缘风激沤归水。
不知沤水性无殊,随他转变将为异。
外明莹,内含虚,内外胧若宝珠。
正在澄波看似有,及乎动著又如无。
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
祇知沤向水中出,岂知水不从沤生。
权将沤水类馀身,五蕴虚攒假立人。
能达蕴空沤不实,方能明见本来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浮沤(ōu):水面上的泡沫。
- 无殊:没有差别。
- 胧(lóng):朦胧。
- 祇(zhǐ):同“只”。
- 五蕴:佛教用语,指色、受、想、行、识。
- 攒(cuán):聚集。
翻译
秋天的雨滴落在庭院的积水里,水面上漂着一个个泡沫浮现。前面的泡沫刚刚消失后面的又冒出来,前后接连不断,无穷无尽。原本因为雨滴落下才形成泡沫,又因为风的吹拂,泡沫又归于水中。人们不了解泡沫的本质并没有不同,只是随着它的形态转变就以为有差异。 它外表晶莹透明,内部却是空虚的,整体朦胧得就像一颗宝珠。在清澈的水波中看好像真的有,等到稍有晃动就又像没有了。有和无、动与静这些事情实在难以说清,在看似无形之中却又有某种形迹。只知道泡沫从水中冒出来,哪里知道水并不是从泡沫产生。暂且把泡沫和水来类比我们的自身,人身不过是由色、受、想、行、识五蕴虚假聚合而成。只有明白五蕴皆空、泡沫不实的道理,才能明悟见到本来的真性。
赏析
这首《浮沤歌》以奇妙的意象展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与佛教义理。诗中以秋天雨滴形成的浮沤为喻,其前后相继、生灭无常的状态,象征着万事万物的瞬息万变。诗人通过浮沤外形与内质的描写,“外明莹,内含虚”形象地表现出事物表象与本质的反差。
“有无动静事难明,无相之中有相形”等语句,对有与无、动与静的深刻思考,蕴含着对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探索。而以沤水类比人身,指出“五蕴虚攒假立人”,阐释了佛教“空”的观念,强调只有领悟到这种虚幻不实,才能明见本来真性,即领悟人生的真谛解开世俗烦恼,探寻出一种超脱本性,传达出对生命本质的探寻与对精神解脱的追求 。整首诗凭借简洁而极具启发性的语言,引导读者从日常景象中窥视深邃的哲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