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阙 其五十一

典使频多扰,从少必莫嗔。 但知多与酒,熷又不欺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典使(diǎn shǐ):负责税收或劳役的官员。
  • (chēn):生气,发怒。
  • (zèng):这里应该是“赠”的误写,指赠送。

翻译

负责税收或劳役的官员频繁地多方侵扰,随从少的话必定不要生气发怒。只要知道多给些酒,赠送些东西,他们也不会欺负人。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中百姓与官员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诗中提到典使常常带来诸多侵扰,百姓面对这种情况,作者建议以一种相对平和、妥协的方式来处理,即通过给予一些酒等物品来避免受到欺负。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和百姓的无奈。整首诗语言简洁,直抒其事,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了百姓的生存智慧和对现实的一种应对方式。

王梵志

唐初白话诗僧,原名梵天,卫州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人,字、号、生平、家世均不详,约唐初数十年间(隋明帝杨广至唐高宗李治年间前后)在世。幼时家境尚殷富,多读诗书,曾有妻室儿女,中年后家业败落,遂皈信佛教。晚况萧条,享年逾七十。喜作诗宣弘佛理劝诫世人,以说理议论为主,对世态人情多讽刺和揶揄。其诗语言浅近,多用村言俚语,在唐时民间流传颇广,人谓「不守经典,皆陈俗语,非但智士回意,实易愚夫改容,远近传闻,劝惩令善」。约在八、九世纪间传入日本。对唐代诗人寒山等创作有较大影响,王维、顾况、白居易、皎然等也有风格近似的诗作。宋代还有仿作。明清以后因作品不容于正统,大部已佚,《全唐诗》未收。敦煌藏经洞发现其诗手抄本后,才又获国内外重视。后人的辑本有1925年刘复校录本,1935年郑振铎校补本。张锡厚《王梵志诗校辑》,收集敦煌本王梵志诗集以及散见的佚诗,比较完备。 ► 34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