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希敏垂钓照

· 章甫
乾坤清气得来难,万里江湖一钓竿。 有时钓得巨鳌起,千金难买钓人滩。 吾闻渭滨之水富春山,山高风古水流湾。 画中人也景中意,别有天地非人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乾坤:指天地。
  • 清气:指清朗不俗的气息、气质。
  • 巨鳌(áo):神话中的大海龟。这里形容钓到的大鱼。
  • 渭滨:渭河之滨,周文王曾在此遇见姜子牙。
  • 富春山:在浙江桐庐县南,东汉严子陵曾在此隐居垂钓 。

翻译

天地之间清朗不俗的气息实在是很难获取,在万里辽阔的江湖之上,只持着一根钓竿。有时候能够钓到巨大的鱼,即使用千金也难以买到钓鱼人所处的这一方河滩。我听说渭河之滨还有富春山,那里山峰高耸,古风淳朴,江水弯弯流淌。画中的人以及画面中的意境,好似是另外一个天地,不再是人间寻常景象。

赏析

这首诗围绕蔡希敏的垂钓照展开描绘。开篇以 “乾坤清气得来难” 营造出一种对脱俗气质追求之艰难的氛围,“万里江湖一钓竿” 则勾勒出垂钓者在广阔江湖间独钓的孤独且悠然形象。“有时钓得巨鳌起,千金难买钓人滩” 两句,进一步强化了垂钓行为的独特与珍贵,突出其超脱世俗价值的意义。接着诗人联想到渭滨、富春山,这两个历史上著名的隐居垂钓之地,它们承载着高洁隐逸的文化内涵,借其典故丰富了诗歌的意境,暗示画中之人如同古时隐士。最后 “画中人也景中意,别有天地非人间” 直接点明画境超凡脱俗,给人以空灵、悠远、出尘之感,整首诗通过对垂钓场景的描写,将画意与诗意相融合,传达出对闲适旷达生活态度和超凡脱俗精神境界的赞美向往 。

章甫

章甫,林爽文事变时,曾募义军堵禦。嘉庆四年(1799)岁贡,三次渡海赴试,皆不中,遂设教里中。重修府学文庙时曾捐银赞助,其后担任董事。甫性嗜古,天分甚高。读书博采经子百家之菁华,究心诗学之源流正变。其后绝意仕途,课儿孙自娱,时人目为高士。诗文俱工。  章甫著有《半崧集》六卷。连横《台湾通史》著录作四卷、《台湾诗乘》作八卷。集中或赠答酬酢,或山水记游。作者屐痕所至,除台湾本土风光外,三次渡海赴试,于澎湖、福建所见,亦留载文字之中。全书依体裁大致分为六卷,前五卷为诗歌,第六卷为散文。王国璠台湾县学教梁上春,为其《半崧集》简编作序曰:「按半崧之诗,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五法俱备而不入俚……故非独五、七言律波澜壮阔、法度精严,如建大将旗鼓,虽八面受敌,无懈可击。其古诗之苍朴浑成,直截恺恻,寄浓于简淡之中,真有古乐府遗意。至如绝句、骈体、杂文,或以韵格胜,或以词气胜,要皆丽而有则,约而弥该,非出入于六朝诸家不辨。」章甫诗歌的风貌,大抵如此。然以其诗「不入俚」,少有咏歌民俗之作。今见《半崧集》为日治时期大正六年(1917)据嘉庆二十一年(1816)誊录的抄本,典藏于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删存原书之半,刊印成《半崧集简编》,为今日常见的版本。以下据国家图书馆台湾分馆的钞本为底本,参考连横《台湾诗乘》、陈汉光《台湾诗录》及台银本《半崧集简编》进行参校。(江宝钗撰) ► 4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