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其二)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拼音

所属合集

#友情

译文

我也漂泊他乡很久。自中举十年来,我辜负了你的深厚恩情,未报答你这位生死之交的师友。从前你我齐名并非名不副实,试看曾为怀念李白而瘦的杜甫,忧闷不下于流放夜郎的李白。我的夫人已经去世,又与知己的你分别,试问人生在世,到这步田地凄凉不?我将千种怨、万种恨,向你细细倾吐。 你生于辛未年我生于丁丑,都受了一些时间的冰雪摧残,已经成了早衰的蒲柳。劝你从今要少作词赋,多多保重与我长相守。但愿黄河变清人长寿。你归来定会急忙翻阅戍边时的诗稿,把它们整理出来传给后世,但也只是忧患在前空名在后。满心的话语说不尽,我在此向你行礼磕头。

注释

原注:二词容若见之,为泣下数行曰:「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弟当以身任之,不俟兄再嘱也。」余曰「人寿几何,请以五载为期。」恳之太傅,亦蒙见许,而汉槎果以辛酉入关矣。附书誌感,兼誌痛云。 我亦飘零久:作者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中举,掌国史馆典籍,五年后因父病告归,清康熙十五年(公元1676年)又入京在纳兰性德家教书,两度客居京师,故有飘零异乡之感。飘零,漂泊。 十年来:从清康熙五年作者中举,到清康熙十五年写这首词,正好十年。 「宿昔齐名非忝窃」句:《感引集·卷十六》引顾震沧的话说:「贞观幼有异才,能诗,尤工乐府。少与吴江吴兆骞齐名。」宿昔,过去;非忝窃,不是名不副实。 杜陵消瘦:杜甫在《丽人行》中自称「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李白戏杜甫诗中有:「借问别采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夜郎僝僽:李白曾被流夜郎(今贵州省西部),受到摧残。 「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句:这里以杜甫和李白比喻作者和吴兆骞。只看一作:试看。 薄命长辞知己别:指作者夫人去世和与吴兆骞分别。 兄生辛未吾丁丑:吴兆骞生于辛未年,即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作者生于丁丑年,即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 早衰蒲柳:《世说新语》载:「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犹茂。』」蒲柳,即水杨,是凋零最早的树木。 「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句:古人认为创作诗文损伤人的心魂。桓谭在《新论·祛蔽第八》里说,他和扬雄都因作赋,「用精思太剧,而立感动发病」。作者和吴兆骞创作都很勤奋,尤其是吴兆骞,儿童时就作胆赋,「累千馀言」。(见《国朝先正事略》) 「但愿得,河清人寿」句:河,指黄河。黄河水浊,古时认为黄河清就天下太平。古人云:「俟河之清,人寿几何。」认为黄河千年一清,而人寿有限。这里是希望一切好转,吴兆骞能归来的意思。 行戍稿:在戍边时所写的稿子。

《金缕曲》是清代文学家顾贞观为求纳兰性德搭救好友吴兆骞创作的组词作品,两首词“以词代书”,融为一体,感人至深,表现了作者与友人的深厚情谊。此为第二首,重在写作者与良友的交情。

赏析

第一首从吴兆骞写,第二首换个角度从自己发感慨:「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说得沉痛,「亦」字勾留上首,不是泛泛。「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从自己又说到两人。杜甫《长沙送李十一衔》:「李杜齐名真悉窃,朔云寒菊倍离忧。」杜甫是客气话。历史上李杜齐名有好多个,东汉的李固杜乔、李膺杜密等等,唐朝诗人李白杜甫,这儿反用杜诗说「非忝窃」,以杜甫自比。「试看杜陵消瘦。」以李白比吴兆骞,李白曾被长流夜邹(中道放归),比吴兆骞之谪戍宁古塔,「僝僽」,指受折磨和愁苦烦恼。自己虽然没有谪戍,却和吴兆骞一样痛苦,备受析磨。「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红颜薄命,长辞指死亡。顾贞观曾有悼亡之戚,薄命长辞,知己远别,人生逢此,是妻凉。人生之中没有多少人曾到这样凄凉境地。「问人生」这一反问句就包含上两层意思。「千万恨,为兄剖,自然收束半片。 换头处,从年龄诉说,「兄生辛未吾丁丑」。辛未、丁丑到作此词时,两人都过了四十,「四十曰强,仕。」但「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身体都受到摧残而早衰了。蒲柳是用《世说新语》顾悦与晋简文帝同岁而先老的典故,而「蒲柳」就变成自指身体的谦词了。这里用个「共」字,表示两人都一样,这是回应上文「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既然年过四十,身体早衰,就应注意保养:「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魄相守。」两句语重心长。既然可以「相守」,表明前途仍有希望。「但愿得、河清人寿。」(「俟河之情,人寿几何?」「黄河清,出圣人。」)这句祝愿,字面用前一句,意思在后一句。希望圣主施恩,远人归老家园。政治清明,相应地人民应该生活安定,终其天年,所以说「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吴兆骞的诗必传于后是作者的预言,也是完全符合实际的。吴兆骞流放以后,诗歌增加了悲壮苍凉的气氛,为人传诵,在清代前期也算重要作家。这表现作者对吴兆骞的信任和安慰。不说「声名」而说「空名」,这个「空」字把上文一系列苦痛都括在其中,大名没有使吴兆骞免除生前的苦难,所以说「空名」,这个「空」字可以算一字千金。「言又尽,观顿首」,仍然是书信格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缕曲:词牌名,又名《贺新郎》。
  • 顾贞观:清代词人。
  • 飘零:流离失所,孤苦无依。
  • 深恩负尽:指辜负了他人深厚的恩情。
  • 死生师友:生死之交的朋友,如同师长一般。
  • 宿昔:昔日,往昔。
  • 齐名:地位相当,名声相同。
  • 忝窃:谦辞,表示自己承受不应得的荣誉。
  • 杜陵:代指李白,他曾被流放夜郎,此处借指自己遭受贬谪。
  • 夜郎僝僽:指李白在夜郎的遭遇,僝僽,苦难折磨。
  • 薄命长辞:指不幸离世。
  • 知己别:与知己的永别。
  • 河清人寿:比喻政治清明,人民长寿。
  • 行戍稿:行军中的草稿,此处指诗文作品。
  • 空名:虚名,没有实质内容的名声。
  • 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以头叩地,表示敬意。

翻译

我也漂泊很久了!这十年来,深深辜负了那些对我有恩的人,就像生死之交的朋友和老师一样。往昔我们名声相当,并非侥幸,只是像李白那样遭受贬谪,我并未比他好过多少。不幸的是,我早早失去了许多知心朋友,人生至此,真是凄凉无比。心中有千万的遗憾,都愿意为你剖析。

我们出生的年份分别是辛未和丁丑,命运坎坷,如同早衰的蒲柳。今后的诗赋应该少写了,只希望能保留下精神和情感,共同期待一个政治清明、人民长寿的时代。等我回归之时,会赶紧整理行军中的诗稿,把这些虚名留给身后。还有许多话想说,但只能止于此,顾贞观叩首告别。

赏析

顾贞观这首词,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对自己命运的感慨。词中充满了对逝去友谊的追忆和对自身遭遇的沉痛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他借用李白的典故,既表达了自己的境遇,也寄寓了对好友的同情。同时,他对文学创作的态度转变,体现出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希望更多地关注内心而非表面的虚名。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读来令人动容。

顾贞观

顾贞观

顾贞观,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嵩、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