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行

· 胡宿
古有悲秋篇,远行第三句。 人情重辞家,客意倦长路。 征马陟前冈,栖乌集乔树。 惨淡层阴生,号呼劲风怒。 匣琴徒自携,杯酒与谁遇。 衣带缓于前,衣香非复故。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胡宿:北宋时期大臣、诗人。
  • **悲秋篇:古人有很多感慨秋天的诗篇 。
  • 客意:游子的心情。
  • 陟(zhì):登上。
  • 乔树:高大的树木。
  • 惨淡:形容景色灰暗、凄凉。
  • 层阴:层层阴云。
  • 号呼:呼啸。
  • 匣琴:装在琴匣里的琴。徒:白白地。
  • 衣带缓:形容人因思念等变得消瘦,衣带都宽松了。

翻译

自古以来便有诸多感慨悲秋的诗篇,而远行中这内心的愁绪更难以诉说。人之常情总是看重离开家这件事,游子的心意总是厌倦那漫漫长路。出征的马儿登上前面的山冈,栖息的乌鸦聚集在高大的树木上。灰暗的层层阴云弥漫而生,狂风呼啸怒号。随身携带的匣琴只能白白放在那里,这杯中的美酒又能遇到谁一起品尝。如今衣带比之前宽松了许多,衣服上的香气也不再和从前一样。

赏析

这首诗围绕“远行”的主题,细腻地刻画了游子出行路上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古有悲秋篇”引出远行的愁绪,奠定了全诗忧伤的基调。“人情重辞家,客意倦长路”直接写出人们对离家的不舍以及旅途的疲惫厌倦。中间“征马陟前冈,栖乌集乔树 。惨淡层阴生,号呼劲风怒”几句,通过描写征马、栖乌、阴云、狂风等景象,构成一幅萧瑟凄凉的画面,烘托出旅途中的孤寂与哀伤。“匣琴徒自携,杯酒与谁遇”进一步抒发了无人相伴的孤独。最后“衣带缓于前,衣香非复故”以形象的描写暗示出因思乡、旅途劳顿等,人变得消瘦,连身上的衣香都不同往昔,把那种深沉的思念和落寞展现得淋漓尽致 ,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远行之人内心的痛苦与惆怅 。

胡宿

胡宿

《全唐诗》收诗19首,小传云:“胡宿,唐末人。”误。胡宿(995—1067),字武平,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登进士第。历官翰林学士等职。官至枢密副使。卒谥文恭。《宋史》有传,《欧阳文忠公文集》卷三四有墓志。今存《文恭集》50卷。《宋诗纪事》卷一一收其诗。《全唐诗》沿《唐诗鼓吹》卷八之误而收作唐人,所录诸诗,皆见《文恭集》。 ► 4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