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鼎澧:鼎州和澧州,地名。
- **沅澧:沅水和澧水,湖南境内两条河流。
- 榛棘(zhēn jí):丛生的杂草荆棘,这里形容土地荒芜。
- 坻京(chí jīng):高坡厚京,指富足的地方,“京”指高土堆 。
- 比屋:邻居,指众多人家挨家挨户。
- 酹(lèi):把酒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起誓。
- 怀沙魄:指屈原,屈原曾作《怀沙》以明志,最后投江自尽。
翻译
春风轻拂着我在沅水和澧水之畔挥鞭策马前行,可不知为何,客居他乡的愁绪却在心底无边蔓延。如今这鼎州、澧州等三州之地满是荒芜的杂草荆棘,可往昔这里曾是百姓富足生活的好地方。怎样才能让这里重新出现家家户户鸡鸣声声的繁荣景象啊,如今眼前只有归雁落在那平旷的江川。 我不能把酒洒向江中去祭奠屈原的亡魂,暂且对着盛开的桃花和李花聊以慰藉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途经鼎澧之地时的所见所感。开篇以春风拂马鞭的轻松之景起笔,却陡然引出无尽客愁,形成强烈对比,引发读者好奇心。颔联今昔对比鲜明,昔日的富足与如今的荒芜形成巨大落差,反映出当地历经战乱或其他灾变后民生凋敝的惨状,流露出诗人对社会沧桑变化的感慨。颈联“安得”一句表达对恢复往昔繁荣的期盼,“空馀”又强调眼前现实的无奈与凄凉,以景衬情,落寞之感愈发浓烈。尾联提及屈原,诗人不祭奠屈原亡魂,转而去欣赏桃花李花,并非忘却忧思,实则是愁绪难消之下无奈的自我解脱,借美景暂忘尘世烦恼,却又在字里行间暗透出更深的哀伤。整首诗情感深沉复杂,充满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身世之感。

胡寅
宋建宁崇安人,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胡安国侄。徽宗宣和三年进士。钦宗靖康初召为校书郎,从祭酒杨时受学。高宗建炎中因张浚荐,擢起居郎。上书陈抗金大计,反对茍安议和,言词切直。绍兴中为中书舍人,力阻遣使入金,出知严州、永州。官至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秦桧当国,深忌之,以讥讪朝政落职,安置新州。桧死复官。卒谥文忠。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
► 636篇诗文
胡寅的其他作品
- 《 和洪秀才八首 其二 》 —— [ 宋 ] 胡寅
- 《 示黄冈长老二绝 》 —— [ 宋 ] 胡寅
- 《 周尉以诗致霅鲙次韵为谢 》 —— [ 宋 ] 胡寅
- 《 和汝霖三首 》 —— [ 宋 ] 胡寅
- 《 金沙 》 —— [ 宋 ] 胡寅
- 《 以崇正辩示新仲 》 —— [ 宋 ] 胡寅
- 《 初冬快晴陪宣卿叔夏游石头庵过三生藏穷深极峻遂登上封却下福严最爱廓然亭静憩久之乘兴入后洞置酒云庄榭徘徊方广阁山行崎岖不可以马虽笋舆傲兀小劳尚胜骑从之烦也既归山前之翌日复会于坚伯兄小阁同安赵涧看北山馀雪披云映日翠莹珑葱殆难模状因访季父庙令欢饮而罢集记所见成十五绝 其九 》 —— [ 宋 ] 胡寅
- 《 送朱推于水东口 》 —— [ 宋 ] 胡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