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赵二相三首
河出昆崙墟,江出岷山底。
涵涵受百渎,滚滚经万里。
水惟准之平,而德鉴之比。
离堆与砥柱,何事中流起。
坐令平者倾,复使明者滓。
臣门虽如市,臣心要如水。
勿为砥柱激,乃作天地纪。
在家而有怨,惟舜处父子。
在邦而有怨,惟旦忧室毁。
夫岂忿欲哉,过是非天理。
萧曹贫贱交,隙自将相起。
迄能除芥蒂,至死相推美。
彼亦何所监,覆辙有馀耳。
同时秦汉人,异趣百代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昆崙墟:亦作“昆仑虚”,传说中的神山。“崙”同“仑”,读作 lún。
- 百渎:众多河流。
- 砥柱:山名,亦作“砥砫”。
- 滓:(zǐ)使污浊。
翻译
黄河发源于昆仑神山,长江发源于岷山底部。包容众多河流,滚滚奔流经过万里。水只有像准那么平,而品德可与之相比。那离堆与砥柱,为什么在水流中间出现呢。使得平静的水变得倾斜,又让清明的水变得污浊。臣子家门即使热闹如集市,臣子内心却要像水一样。不要被砥柱所激,而要成为天地的纲纪。在家里而有怨恨,只有舜是那样对待父子。在邦国而有怨恨,只有周公旦担忧王室被毁坏。哪里是因为愤怒和欲望呢,过错是不符合天理的。萧何与曹参贫贱时相交,嫌隙却从成为将相时产生。直到能够消除嫌隙,到死相互推许赞美。他们又是以什么为借鉴呢,不过是有前人的教训罢了。同时代的秦汉之人,不同的志趣书写了百代史。
赏析
这首诗以黄河、长江开篇,引出对水的品性和德的思考。强调了为人臣子应有的内心操守,不为外界所扰。以舜和周公旦为例,说明在不同情境下应有的态度。又提到萧曹之间的关系变化,指出应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整首诗表达了对品德、天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和感悟,有一定的哲理内涵。同时通过列举各种事例和人物,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胡寅
宋建宁崇安人,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胡安国侄。徽宗宣和三年进士。钦宗靖康初召为校书郎,从祭酒杨时受学。高宗建炎中因张浚荐,擢起居郎。上书陈抗金大计,反对茍安议和,言词切直。绍兴中为中书舍人,力阻遣使入金,出知严州、永州。官至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秦桧当国,深忌之,以讥讪朝政落职,安置新州。桧死复官。卒谥文忠。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
► 636篇诗文
胡寅的其他作品
- 《 喜雨 》 —— [ 宋 ] 胡寅
- 《 和奇父叔夏雪五首 》 —— [ 宋 ] 胡寅
- 《 春日幽居示仲固彦冲十绝 》 —— [ 宋 ] 胡寅
- 《 和叔夏十绝一宿云峰寺二到韩公庄三饭草衣岩四泊东禅刹五六七八游碧玉泉九访杨秀才十叔夏思归 》 —— [ 宋 ] 胡寅
- 《 题永倅厅康功堂 》 —— [ 宋 ] 胡寅
- 《 思归八绝 其三 》 —— [ 宋 ] 胡寅
- 《 读礼至五十始衰有感示彦冲 》 —— [ 宋 ] 胡寅
- 《 初冬快晴陪宣卿叔夏游石头庵过三生藏穷深极峻遂登上封却下福严最爱廓然亭静憩久之乘兴入后洞置酒云庄榭徘徊方广阁山行崎岖不可以马虽笋舆傲兀小劳尚胜骑从之烦也既归山前之翌日复会于坚伯兄小阁同安赵涧看北山馀雪披云映日翠莹珑葱殆难模状因访季父庙令欢饮而罢集记所见成十五绝 其十二 》 —— [ 宋 ] 胡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