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 胡寅
梧叶经冬不识霜,杞茅蒙润已宜汤。 夜除爱日太和境,衣袂轻风单薄装。 盘绾翠丝春意近,盏浮清艳腊容光。 东君又试芳菲手,行乐宁嗟鬓转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梧叶:梧桐树的叶子。
  • 经冬不识霜:整个冬天都没有经历过霜冻。
  • 杞茅:一种草,古人常用以煮茶。
  • 蒙润:滋润,湿润。
  • 宜汤:适宜用来煮汤,此处指适合泡茶。
  • 夜除:夜晚除去寒意。
  • 太和境:指温暖和谐的环境。
  • 衣袂:衣袖。
  • 单薄装:轻薄的衣物,形容春天的到来使人感到轻松。
  • 盘绾:盘旋缠绕,此处形容翠绿色的丝线。
  • 春意近: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 盏浮清艳:茶杯中的茶水清新而艳丽。
  • 腊容光:腊月的景象,可能指冬末或新年的景象。
  • 东君:古代神话中的春神。
  • 芳菲:芬芳的花朵,代指春天。
  • 鬓转苍:头发逐渐变白,指岁月流逝。

翻译

经过整个冬天,梧桐叶依然不显霜色;而那用来泡茶的杞茅草也已变得湿润适宜。夜晚的寒意被温暖的阳光驱散,仿佛进入了春天的怀抱,穿着轻薄的衣衫,微风拂过,十分惬意。翠绿的丝线如春意般环绕,茶杯中漂浮着清亮鲜艳的茶色,如同腊月的余晖。春神东君又一次施展他的魔力,唤醒了大地的生机,我们何不趁着这美好的时光,尽情享受,尽管感叹着岁月催人老,鬓发渐白。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感受,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敏锐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梧叶、枸杞、春风和翠丝等元素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意盎然的画面。诗人以“夜除爱日”、“衣袂轻风”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展现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对人生的深深思考。

胡寅

胡寅

宋建宁崇安人,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胡安国侄。徽宗宣和三年进士。钦宗靖康初召为校书郎,从祭酒杨时受学。高宗建炎中因张浚荐,擢起居郎。上书陈抗金大计,反对茍安议和,言词切直。绍兴中为中书舍人,力阻遣使入金,出知严州、永州。官至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秦桧当国,深忌之,以讥讪朝政落职,安置新州。桧死复官。卒谥文忠。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 ► 6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