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者

· 张耒
昨者飞雹几破屋,颇说四郊妨麦熟。 十日霖雨一日晴,泥潦漫漫不容足。 凄风寒凉肃肌骨,五月更衣初秋服。 草木伤摧亦可怜,造物凭陵竟何欲。 阴阳错行成疫疠,君子慎疾防寒燠。 荒凉穷巷幸无他,更劝高眠饱饘粥。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昨者:往日,以前。
  • 飞雹:冰雹。
  • 霖雨:连绵大雨。
  • 泥潦liáo):雨后的积水。
  • 漫漫:形容广阔、漫无边际。这里指积水面积大。
  • 凭陵:亦作“凭凌”,意为侵凌、冒犯。
  • 阴阳错行:古代哲学概念,指天地间的阴阳之气错乱运行,常被认为会导致灾祸。
  • 疫疠):瘟疫。
  • 寒燠):冷暖。
  • 饘粥zhān zhōu):厚粥;泛指粥。

翻译

前些日子冰雹横飞几乎把房屋击破,听说四郊的麦子成熟都受到了妨害。 接连下了十天的大雨才有一天放晴,到处都是积水,连下脚的地方都难寻。 凄冷的寒风让人身心发凉,才五月就得换上像初秋穿的衣服。 花草树木受到损害真是令人心生怜悯,大自然这般肆意侵犯究竟想要如何。 阴阳之气错乱运行,恐怕会引发瘟疫,君子可要慎重对待疾病,注意冷暖变化。 好在我居住的荒凉陋巷没发生其他祸事,只愿大家多睡安稳觉,喝足稀粥保养身体。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一幅因恶劣天气搅乱生活的景象,展现大自然对人们生活及世间万物的侵扰。开篇写飞雹差点破屋和妨害麦熟,点出自然灾害对农业和生活直接的负面影响。接着描绘雨后泥潦难行、寒暖无常,人们被迫更换衣服,突显天气多变。“草木伤摧亦可怜 ”赋予草木人的情感,表达诗人对自然万物受伤害的同情 。“造物凭陵竟何欲”以质问的语气,对大自然无情的伤害表示不满。诗的后半部分从自然景象转到对人的关怀,提醒人们预防疾病、注意冷暖。最后诗人由己及人,希望大家能安稳度日,呈现出一种在困境中的乐观与质朴愿望。整首诗通过自然现象描述,传达对自然灾难及民生的关注,情感真挚且富有现实意义 。

张耒

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张耒“仪观甚伟,魁梧逾常”,人或称其为“肥仙”。张耒青年时游学陈州,得到苏辙指点,并经苏辙引荐入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 2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