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方进

· 张嵲
相君事郡当少时,见谓迟钝遭谩欺。 一从蔡叟问所适,羁游万里来京师。 从冯老姥织屦卖,学问声名从此大。 胡常初毁更见誉,一日超升登掾宰。 男儿立身要自励,旬岁连摧两司隶。 薛公视遇不敢轻,果见登迁居相位。 徒知得意快恩雠,峻文未肯持平例。 九卿先达故郡归,红阳贵倨犹夺气。 忽闻当坐定陵事,惭惧乞骸更见慰。 深穷党友图自安,十有九人同免官。 得君万事无不可,解使众丑成妖娴。 一朝天文示变异,李寻奏记翩然至。 养牛尊酒天上来,万岁之期何可避。 使人致命忽驰去,半道尚书言物故。 十年宠贵一日空,徒见缟衣蒙槛柱。 谁云盖棺事则已,下流众怨何能止。 芋魁饭豆亦云足,至今鸿隙歌鸿鹄。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张嵲(niè):南宋诗人。
  • 相君:对宰相的尊称,这里指翟方进。
  • 漫欺:轻蔑欺侮。
  • 蔡叟:人名,具体事迹不详。
  • 羁游:在外寄居漂泊。
  • 冯老姥(mǔ):姓冯的老妇人。
  • 织屦(jù):编织麻鞋。
  • 胡常:人名,与翟方进同时期人物。
  • 掾宰:属官和主官,这里指为官。
  • 旬岁:一周年。
  • 两司隶:具体所指不详,推测为两个官职。
  • 薛公:人名,具体事迹不详 。
  • 峻文:苛细的法律条文。
  • 持平例:公平地执行法律条例。
  • 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
  • 红阳:红阳侯,具体姓名不详。
  • 夺气:丧失气势 。
  • 坐定陵事:因定陵相关事件而获罪。
  • 乞骸:即“乞骸骨”,古代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
  • 党友:指与翟方进相关联的同党友人。
  • 解使:能使。
  • 妖娴:美丽,这里形容把不好的说成好的。
  • 李寻:人名,汉代官员。
  • 奏记:向公府等长官陈述意见的文书。
  • 物故:死亡。
  • 缟衣:白色的衣服,古时用于丧服。
  • 蒙槛柱:蒙在栏杆柱子上,形容凄凉景象。
  • 下流:指地位低下的人,这里指遭受民众怨恨。
  • 芋魁饭豆:以芋和豆为饭,形容生活清贫。
  • 鸿隙歌鸿鹄:“鸿隙”具体所指不详,“鸿鹄”常比喻志向远大,此句表达一种对淡泊生活和高远志向向往。

翻译

翟公年少时在郡里做事,被人认为迟钝而遭到轻蔑欺侮。

自从向蔡叟询问前程之后,便开始漂泊万里来到京城。

跟着冯老妇人编织麻鞋售卖,从此学问和声名越来越大。

胡常起初诋毁他后来又赞誉他,很快翟方进就不断升迁做了官。

男儿立志必须自我激励,翟方进一年内连获晋升。

薛公对他不敢轻视,果不其然他登上相位。

只是他只知道在得意时快意恩仇,执法严苛不肯公平地执行法律条例。

九卿这样的前辈官员从故郡归来,即使是跋扈的红阳侯面对他也失了气势。

忽然听闻他要因定陵之事获罪,于是惭愧恐惧地上书请求退职,还得到了安慰。

为求自保彻底清查党友,有十九人一同被免官。

得到君主宠信便觉得万事皆可行,甚至能将坏的说成美好的样子。

有一天上天显示出异常现象,李寻的奏疏翩翩而至。

赐下牛羊美酒就像来自天上,然而万岁之期又怎么能躲避呢。

派人传达命令后忽然疾驰而去,半路上尚书来报他已经去世。

十年的宠贵一朝化为乌有,只看见白色的丧服蒙在栏杆柱子上。

谁说人死后一切就结束了呢,他遭受的民众怨恨又怎么能停止。

即使以芋和豆为饭也已经满足,如今鸿隙那边还传唱着有关鸿鹄的歌谣 。

赏析

这首诗以翟方进的生平事迹为线索,描绘了他从困境中崛起,仕途渐显得意,后又因各种事而衰败的一生。诗作开篇以翟方进年少时遭人欺辱为引,刻画了其早年的坎坷,随后讲述他通过自身努力与机遇实现了命运的逆袭,展现了其奋斗历程。在他得势之后,则着重批判了他执法不公、快意恩仇等行为,暗示了其命运转折的根源。面对危机时他的种种举措,如深查党友以求自保,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捉弄。诗人通过对翟方进事迹的叙述,不仅勾勒出一个古代官员复杂的一生,同时也借古讽今,思考权力、荣辱、是非等问题,背后蕴含着对人生起伏无常、权力难以持久的感慨,以及对公正、平和处世的追求。全诗叙事完整且生动,融叙述与感慨于一体,引发读者对众多人生和社会问题的反思。

张嵲

张嵲

宋襄州襄阳人,字巨山。徽宗宣和三年以上舍选中第。高宗绍兴五年召对,疏称宜固守待变,又言荆、襄、寿春当择良将劲兵戍之。除秘书省正字。次年地震,奏请薄赋安民。七年,迁著作郎,请选儒臣为蜀、荆、襄帅。旋因牵连刊改《神宗实录》罪,出任福建路转运判官,复上书极论朋党之害。金人背盟,为秦桧画策草檄。擢中书舍人,升实录院同修撰,寻被万俟劾罢。起知衢州,除敷文阁待制,为政颇严酷。秩满,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工诗文,有《紫微集》。 ► 67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