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苏翰林送黄师是赴两浙
昔见君纳妇,今见君抱孙。
先公力种德,子合大其门。
何为亦如我,有抱不得言。
峥嵘胸中气,默默自吐吞。
谁如东坡老,感激论元元。
欲将洛阳裘,尽盖江湖村。
既系海若颈,又鞭江胥魂。
意令仰天民,不隔顶上盆。
我独乞禅床,一气中夜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音(cì yùn)
- 苏翰林:指苏轼,因苏轼曾为翰林学士,故称。
- 黄师是:人名,具体不详。
- 两浙:浙东和浙西的合称。
- 合:应当。
- 峥嵘:形容才气、品格等超越寻常,不平凡。
- 吐吞:发出和吞咽,这里指抒发和抑制(情感、想法等)。
- 元元:平民,百姓。
- 海若:传说中的海神。
- 江胥:传说中的江神。
- 乞:请求,这里有追求的意思。
- 禅床:坐禅之床,这里借指佛理、禅道。
翻译
过去我见到你娶妻成家,如今见到你已抱上孙子。 先父努力积累德行,你应当让家族更加兴旺。 为什么我也像你一样,心中有所抱负却无法言说。 心中非凡的气概,只能默默地自我抒发和抑制。 谁能像东坡老先生那样,心怀感激地为百姓着想。 想要将洛阳的皮裘,全部拿来覆盖江湖边的村落。 既绑住海神的脖子,又鞭打江神的灵魂。 意图让天下百姓,都不受苦难如同头顶有保护的盆子。 只有我追求着佛理禅道,在半夜里保存着一口纯正之气。
赏析
这首诗以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社会的关注。诗的开头通过回忆友人的人生阶段,引出对家族传承和个人抱负的思考。诗人感慨自己和友人一样,心中有抱负却难以表达,只能暗自隐忍。接着,诗人提到苏轼,对他心怀百姓的胸怀表示赞赏,并描述了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即让百姓免受苦难。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佛理禅道的追求,希望在其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力量。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我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