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书事

· 张侃
束发能缀文,未解知其奥。 脩绠汲渊源,所得是潢潦。 年来三折肱,逢人漫称好。 古意愈简淡,新说恣颠倒。 如何十日曝,只望阴雨膏。 闭门觑天功,时至学自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以“束发”代指成童,一般指15 岁左右。
  • 缀文:撰写文章。
  • 脩绠(xiū gěng):长长的汲水绳。这里比喻深入探索。
  • 渊源:水源,比喻事物的本源。
  • 潢潦(huáng lǎo):地上流淌的积水。
  • 三折肱:多次折断手臂,常用来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
  • :随意,随便。
  • :放纵,肆意。
  • 十日曝:这里可能表示长时间艰苦学习。
  • 天功:上天的功绩,可引申为自然的奥秘。

翻译

年少刚成年时就尝试写文章,那时并不懂得其中深奥的门道。 花大力气如用长长的绳子去汲取源头的水,可得到的不过是地面上的积水罢了。 这些年历经许多事,有了诸多阅历,遇到人也只是随意地称赞。 古人朴实的立意日益简单淡泊,新的说辞却肆意颠倒混乱。 就好像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却只盼望着能有阴雨来润泽。 我只好关起门来,默默探究自然的奥秘,等待时机到来,学识也就自然有所成就。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学识经历和治学感悟的抒发。开篇回忆年少写作,展现当时虽有动笔之心但不得要领的状态。“脩绠汲渊源,所得是潢潦”用生动比喻,道出初涉学问时努力却收获浅薄的无奈。“年来三折肱”显示出诗人历经磨砺,心态变得平和,“逢人漫称好”带有一种世故与宽容。将“古意”的简淡和“新说”的颠倒相对比,流露出对古朴学问的推崇和对新派说辞混乱的不满。“如何十日曝,只望阴雨膏”形象地表达出对学问长进的急切渴望与追寻。最后“闭门觑天功,时至学自到”表明诗人决定沉下心,静静等待学识自然形成,体现出一种对学习规律的深刻认知和坦然态度,整首诗语言质朴却富有哲理,情感真挚而深沉。

张侃

宋扬州人,寓居吴兴,字直夫。张岩子。历官上虞丞。父以谄媚权奸,为世诟病,侃独志趣萧散,浮沈末僚。与赵师秀、周文璞等游,皆恬静不争之士。为诗清隽圆转,时有闲淡之致。有《拙轩集》。 ► 41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