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
注释
愚公:《列子·汤问》中记载的人物,他决心挖平大山,表现出坚持不懈的精神。 宁(nìng):难道,表示反问。 精卫:古代神话中的鸟名。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化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表现出顽强的意志。 陵:大土山。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下来,自己无处安身,整天愁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圣言:圣人的言论。 毫釐(lí):毫和厘都是很小的计量单位,这里表示微小的差别。
翻译
愚公想要移山难道是不明智的吗,精卫想要填海未必就是痴傻的。 深深的山谷会变成高大的山陵,岸边也可能变成深谷,海水也有扬起尘土的时候。 杞人担忧天会塌下来固然可笑,但是那些不担忧的人又怎么能知道其中的道理呢。 圣人说世界有形成和毁坏的时候,更何况这像马体上毫毛一样微小的变化呢。 老人在世间行走,头发已经白了,看尽世间的事情只能叹息。 他低着头,袖着手,吃饱了饭前行,哪里还会去跟人询问世事的兴衰变化呢。
赏析
这首诗以神话传说和哲学思考为主题,表达了对世事变化和人生态度的看法。诗的开头通过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故事,指出人们为了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的精神不应被轻易否定。接着,诗人提到山谷和海岸的变化,以及海水扬尘的可能性,暗示世事无常,变化是不可避免的。然后,以杞人忧天的故事为切入点,探讨了担忧与不担忧之间的关系,认为人们应该对事物有一定的思考和警觉。诗中还引用圣人的言论,强调世界有成坏的规律,进一步说明变化的普遍性。最后,通过描写老人的形象,表现出一种对世事的无奈和叹息,以及一种超脱的人生态度,即不再过多地关心世间的兴衰变化,只求自己能够平静地生活。整首诗富有哲理,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引发人们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