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十三首

· 张耒
高台面南山,独立望空阔。 东风悠然来,吹我鬓中发。 独游动远思,览物念所悦。 伊人在千里,山水不可越。 玉音坐契阔,容华有消歇。 悲哉音莫致,杂佩空自结。 群飞云间鸿,北羽俨成列。 爱日崇令德,嘉好当无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高台:高大的楼台。
  • 南山:泛指山峰。
  • 悠然:悠闲的样子。
  • 览物:观看景物。
  • 伊人:那个人,多指意中人。
  • 契阔:久别。
  • 消歇:消散,消失。
  • 莫致:无法送达。
  • 杂佩:总称连缀在一起的各种佩玉。
  • 爱日:珍惜时光。
  • 令德:美好的品德。

翻译

我站在高高的台面上面对着南山,独自一人望着那广阔的天空。 春风悠悠然地吹来,吹拂着我鬓角的头发。 我独自漫步,思绪飘向远方,观赏着景物,心中念着让我喜悦的人。 那个人在千里之外,山水重重,难以跨越。 美好的音讯久未传来,她的容颜或许也有了变化。 悲伤啊,我的心意无法传达给她,只能白白地系着这杂佩。 一群群大雁在云间飞翔,北边的雁群整齐地排列着。 我们应该珍惜时光,崇尚美好的品德,这样美好的事情才不会断绝。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伊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和美好品德的思考。诗的开头,诗人站在高台上,眺望空阔的景象,春风吹拂,引发了他的思绪。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伊人的思念,他们之间相隔千里,山水阻隔,使诗人感到无奈和悲伤。然而,诗人并没有沉浸在悲伤中,而是通过看到北飞的雁群,联想到应该珍惜时光,崇尚美好的品德,让美好的事情延续下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将思念之情与对人生的思考融为一体,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张耒

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张耒“仪观甚伟,魁梧逾常”,人或称其为“肥仙”。张耒青年时游学陈州,得到苏辙指点,并经苏辙引荐入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 2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