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十三首

· 张耒
漫漫东风来,吹此庭前樱。 累累缀葩萼,华采日鲜明。 朝阳助辉烁,好鸟亦和鸣。 起行不自得,节物伤我情。 皇天分四时,寒暑无暂停。 悠然一气耳,不与人事争。 方春感芬敷,秋复惜其零。 一年能几何,方寸不暂平。 念此自知妄,放歌遂遗形。 达人傲天壤,儿女徒咿嘤。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漫漫(màn màn):形容缓慢,这里指缓缓。
  • 葩萼(pā è):花骨朵,指尚未开放的花朵。
  • 辉烁(huī shuò):光辉闪烁。
  • 节物:各个季节的风物景色。
  • 芬敷(fēn fū):散发着芬芳。
  • :凋零。
  • 方寸:指心。
  • 遗形:超脱形骸,忘却自己的存在。
  • 天壤:天地之间。
  • 咿嘤(yī yīng):形容小儿学语或低哭声,这里指小儿女般的懵懂样子。

翻译

缓缓吹来的东风,吹拂着庭院前的樱花树。 树上累累花朵骨朵,色彩鲜艳,每天都更加明媚。 朝阳助力光辉闪烁,美丽的鸟儿也在和谐地鸣叫。 起身行走却不自觉地心情不畅,节令风物使我心生感伤。 上天划分四季,寒暑不会停止交替。 这不过是自然的一气流转,不会与人事相争。 正值春天感受着繁花的芬芳绽放,到了秋天又惋惜它们的凋零。 一年能有多长时间呢,我的内心难以片刻平静。 想到这些便知道自己的想法有些虚妄,放声高歌来忘却自己的存在。 通达的人能傲视天地,而小儿女们只知道懵懂咿呀。

赏析

这首诗以春天的樱花为切入点,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复杂情感。诗的前几句通过对东风、樱花、朝阳、好鸟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然而,随后诗人却表达了自己因节物变化而产生的伤感情绪,体现了对时光流逝和事物兴衰的感慨。诗人意识到四季更替是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自己的伤感情绪或许有些虚妄,于是通过放歌来试图超脱这种情感。最后,诗人提出达人能傲天壤,与前面的儿女徒咿嘤形成对比,表达了一种对豁达人生态度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相结合,富有哲理意味。

张耒

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张耒“仪观甚伟,魁梧逾常”,人或称其为“肥仙”。张耒青年时游学陈州,得到苏辙指点,并经苏辙引荐入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 2271篇诗文

张耒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