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十三首

· 张耒
今晨起何早,盥漱坐南轩。 啄木响高柳,春渠鸣乱泉。 悠然此时心,默默谁与言。 焚香阅素书,濯手开灵篇。 神爽道自合,体和真亦全。 萧萧毛发轻,浩气驱昏烦。 呼童策藜杖,蹑露开中园。 撷彼杞与菊,归烹助盘飧。 既饱谁与乐,登高望南山。 还归酌美酒,兴罢复陶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盥漱(guàn shù):洗手和漱口。
  • 啄木:一种啄树木的鸟。
  • :这里指沟渠。
  • 濯手(zhuó shǒu):洗手。

翻译

今天早晨起床多么早啊,洗漱完毕后坐在南边的轩窗边。啄木鸟在高大的柳树上发出响声,春天的沟渠中泉水奔涌发出杂乱的声响。在这时内心悠然自在,这种默默的心境无人可以诉说。点燃香薰阅读朴素的书籍,洗净双手打开精妙的篇章。精神爽朗自然与道相契合,身体和谐真实也就能保全。萧萧的毛发感觉轻盈,浩然之气驱散了昏沉和烦恼。呼唤僮仆拿着藜杖,踩着露水打开中间的园子。采摘那枸杞和菊花,回家烹饪以增添饭菜的美味。吃饱之后能和谁一起快乐呢,登上高处眺望南山。回来后斟上美酒,兴致结束后又感到舒畅闲适。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以及诗人在这个清晨的感受和活动。诗的开头,诗人早早起床,坐在南轩,听到啄木鸟的声音和泉水的流淌声,内心感到悠然。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焚香阅书、洗手开卷的情景,体现了他对知识和精神追求的热爱。诗中提到的“神爽道自合,体和真亦全”,表达了诗人对身心和谐的追求和对道的领悟。随后,诗人呼童策杖,去园中采摘杞菊,准备增添美食,展现了一种闲适的生活情趣。最后,诗人吃饱后登高望南山,归来饮酒,兴致罢后感到陶然自得,整首诗营造出一种宁静、悠然、惬意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

张耒

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张耒“仪观甚伟,魁梧逾常”,人或称其为“肥仙”。张耒青年时游学陈州,得到苏辙指点,并经苏辙引荐入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 2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