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杂感四首

· 张耒
我前十日至,柳叶不蔽日。 我后十日来,芳条如绀室。 枝间有好鸟,鸣和若琴瑟。 渠渠哺其雏,啄我园中实。 梢梢笋成竹,濯濯草过尺。 心惊岁已半,念此日月疾。 朝来数叶堕,盛夏有萎色。 悲哉一阴生,长养从此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绀(gàn):稍微带红的黑色。
  • 渠渠:深广的样子。
  • 梢梢:形容树枝挺劲。
  • 濯濯:光秃,无草木的样子。

翻译

我前十日来到这里,柳树枝叶还不能遮蔽太阳。我后十日再来,那芳香的枝条如同黑色的屋子。树枝间有好看的鸟,鸣叫和谐好似琴瑟之声。深深的鸟巢中它哺育着雏鸟,啄食着我园中的果实。挺劲的竹笋长成了竹子,光秃的草已超过一尺高。心里惊讶这一年已经过去了一半,想到这些时光过得真快啊。早上过来有几片叶子坠落,盛夏时节却有了枯萎的颜色。悲哀啊阴气开始生成,此后的生长养育就要到极致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夏日不同阶段景色的细致描绘,抒发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季节变化的敏锐感受。前十日与后十日的对比,呈现出夏日植物生长的迅速变化。好鸟的存在增添了自然的生动,而叶子坠落和盛夏出现萎色则暗示了季节的转换和生命的进程。作者感叹时光之快,体现了对光阴的珍惜之情,同时也表现出对自然规律和生命循环的思考。诗中用词生动准确,如“渠渠”“梢梢”“濯濯”等,使描写更加形象具体,富有感染力。

张耒

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张耒“仪观甚伟,魁梧逾常”,人或称其为“肥仙”。张耒青年时游学陈州,得到苏辙指点,并经苏辙引荐入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 2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