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黄师是惠碧瓷枕

· 张耒
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 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 梦入瑶都碧玉城,仙翁支颐饭未成。 鹤鸣月高夜三更,报秋不劳桐叶声。 我老耽书睡苦轻,绕床惟有书纵横。 不如华堂伴玉屏,宝钿敧斜云髻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巩人:指来自巩县的人(巩县在今河南省巩义市)。
  • 惠碧瓷枕:赠送的绿色瓷器枕头,"惠"表示馈赠,"碧"形容瓷枕的颜色。
  • 消炎蒸:此处可能是指枕头能帮助消除炎热的感觉。
  • 泥丸惊:意指头部清凉如泥丸(古人认为头部是精气汇聚之处)而感到惊讶。
  • 瑶都碧玉城:比喻仙境,"瑶都"指美玉般的都城,"碧玉城"形容其碧绿如玉。
  • 仙翁:指仙人或神仙。
  • 支颐:托腮,形容悠闲的样子。
  • 鹤鸣月高:深夜鹤鸣,月亮已高悬。
  • 报秋:暗示秋天的到来。
  • 耽书:沉迷于读书。
  • 睡苦轻:睡眠浅,容易醒来。
  • 书纵横:书籍散乱摆放,形容书房凌乱。
  • 华堂:华丽的大厅,富贵人家的居所。
  • 玉屏:装饰精美如玉的屏风。
  • 宝钿:贵重的装饰品,如镶嵌宝石的发饰。
  • 敧斜:倾斜,歪斜。
  • 云髻:女子的发髻,如云般蓬松。

翻译

来自巩县的朋友送给我一个坚固而青翠的瓷枕,它仿佛能带走夏日的炎热。我把枕头放在卧室里,立刻感觉到一阵凉爽,仿佛连脑袋都变得清新。在这样的枕头上做了一个梦,梦中我来到了碧玉般的仙境,看到仙人正悠闲地托腮吃饭,但还未完成。深夜里,鹤鸣声穿透月光,不用梧桐叶的沙沙声,就已经预告了秋天的到来。我年事已高,读书时常常浅眠,书房里书籍横七竖八,倒不如在华丽的大厅里陪伴着精致的玉屏,那里发饰璀璨,如同云朵般柔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收到的绿色瓷枕,表达了对友人馈赠的感激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诗人以清凉的瓷枕引出梦境,将现实与仙境巧妙结合,展现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易逝、岁月老去的感慨,借鹤鸣报秋暗示人生的短暂和自然的变迁。最后一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富贵生活的羡慕,也透露出对书香生活的执着。整首诗语言通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

张耒

张耒

张耒,字文潜,号柯山,祖籍亳州谯县(安徽亳县),生于楚州淮阴(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因担任过起居舍人,人称张右史,晚年旅居陈州(河南省淮阳),陈州古地名为宛丘,故又称宛丘先生,因张耒“仪观甚伟,魁梧逾常”,人或称其为“肥仙”。张耒青年时游学陈州,得到苏辙指点,并经苏辙引荐入苏轼门下,与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 22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