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秋晓

· 陈纪
摩室兴居问亦详,祗言永诀语琅琅。 情知竖子膏肓病,谩试庸医补泻方。 华屋邱山真俛仰,长瓶短管付凄凉。 平生曾赏穷吟者,莫讶衔哀入些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摩室:同“摩挲”,用手抚摸。
  • 兴居:起居,指日常生活。
  • (zhǐ):仅仅,只。
  • 琅琅:形容响亮的读书声或说话声。
  • 竖子:对人的蔑称。
  • 膏肓(gāo huāng):古代医学称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膈膜之间为“肓”,认为膏肓之间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病入膏肓表示病情严重难以医治。
  • (màn):随意,胡乱。
  • 俛仰(fǔ yǎng):亦作“俯仰”,表示时间短暂。
  • 些章:即楚些,《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后借指招魂歌或招魂曲。

翻译

抚摸着房间对日常生活之事询问也很详细,只听到永别的话语声琅琅。心里明知这小子已病入膏肓,却还是胡乱试用庸医的补泻药方。华美的屋宇和山丘实在是转瞬即逝,长瓶短管都交付给了凄凉。平生曾赞赏过那苦苦吟诗的人,不要惊讶我怀着悲哀写这招魂般的篇章。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赵秋晓的深切缅怀和悲痛之情。首联描述了诗人对赵秋晓生前生活细节的追问,以及他临终时话语的清晰。颔联写出了明知对方病重无救却仍妄图医治的无奈。颈联中“华屋邱山”“长瓶短管”的对比,突出了人生的无常和凄凉之感。尾联表明诗人平时就欣赏赵秋晓这个穷吟者,所以写下这满含悲哀的篇章来纪念他也不奇怪。整首诗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各种情景的描绘烘托出浓郁的悲伤氛围。

陈纪

陈纪,字景元,号淡轩,东莞(今属广东)人。庚弟。弱冠领度宗咸淳九年(一二七四)乡荐(民国《东莞县志》卷八七郭应本《越吟斐稿序》)。次年登进士第。宋亡,隐居不仕。有诗词集《越吟斐稿》及《秋江款乃》,皆佚。事见《广州人物传》卷九《陈庚传》附、《宋东莞遗民录》卷下补遗《陈氏族谱》。今录诗二十六首。 ► 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