廨后木芙蓉

托根地虽卑,凌霜花亦茂。 物禀固不迁,人情自为陋。 幸与时菊开,谁嗟发孤秀。 楚人搴木末,已见离骚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iè):官署,旧时官吏办公处所的通称。
  • 托根:扎根,比喻处于某种境遇。
  • :赋予,给与。
  • (qiān):采,摘取。

翻译

它扎根的地方虽然卑下,经霜后花也很繁茂。事物的天性本来就不会改变,只是人情自认为它卑陋。幸运的是它和秋菊同时开放,谁会叹息它孤独地展露美好。楚国人在树的末梢采摘它,那时离骚已经写成。

赏析

这首诗以木芙蓉为描写对象。诗中先写木芙蓉尽管扎根之地卑微,却能迎霜而花茂,显示出其坚韧的品质。接着指出其天性本如此,是人们自己认为它简陋。然后说到它与秋菊一同绽放的幸运。最后提到“楚人搴木末”,这可能暗指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也呼应了离骚,增添了文化底蕴。全诗既是对木芙蓉的赞美,也是对一种不以外在环境而改变自身本质的品性的歌颂。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