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道小疾见寄
嵇康性弥懒,曾不废养生。
子姑当妙年,何乃劳其精。
老聃有至论,身孰亲于名。
诗本道情性,不须大厥声。
方闻理平淡,昏晓在渊明。
寝欲来于梦,食欲来于羹。
渊明傥有灵,为子气不平。
其人实傲佚,不喜子缠萦。
吾今敢告子,幸愿少适情。
时能与子饮,莫惜倒瓶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嵇(jī)康: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 弥:更加。
- 子姑:姑且。
- 老聃(dān):即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 厥(jué):助词,无实义。
- 傥(tǎng):倘若。
- 傲佚:傲慢放任。
翻译
嵇康性情更加慵懒,但也不曾废弃养生。你姑且正当美好年华,为何却要劳损自己的精神啊。老子有极好的观点,身体哪有比声名更亲近的。诗原本就是表达性情的,不需要去追求大声的宣扬。刚刚听说道理是平淡的,陶渊明不管黄昏还是清晨都是如此。睡觉的欲望来自于梦境,吃饭的欲望来自于羹汤。陶渊明倘若有灵,会为你心绪不平。那个人实在是傲慢放任,不喜欢被你纠缠萦绕。我如今斗胆告知你,希望你能稍微顺遂自己的性情。有时间能和你饮酒,不要可惜倒空了瓶瓶罐罐。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对养生、性情以及陶渊明的感悟展开。诗人提到嵇康虽懒但注重养生,借此劝诫对方正值青春不要过度劳损精力。强调诗应表达真实性情而非刻意追求虚名。以陶渊明为例,指出平淡之理。说陶渊明倘若有灵会对其做法不满,暗示应学习陶渊明的自然与超脱。最后鼓励对方顺应性情,一起饮酒作乐。整首诗语言质朴,道理深入浅出,体现出诗人对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