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日观峰

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镕。 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 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 照曜万物兴,磨灭万物凶。 草木既无命,必闻石间松。 当时一避雨,安得大夫封。 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日观峰:泰山的一个山峰,是观赏日出的最佳位置。
  • 镕(róng):熔化。这里指太阳初升时,海面在阳光映照下如同黄金熔化一般。
  • 攒(cuán)集:聚集在一起。
  • 照曜(yào):照耀。“曜”同“耀”。
  • 六龙:神话中羲和驾着六条龙拉的车带着太阳运行 ,这里指代太阳。

翻译

清晨登上泰山日观峰,只见大海仿佛被熔化的黄金,金光闪耀。一轮红日从海中缓缓升起,如同浴水而出,车轮般的光芒逐渐显现,随后随着天空的轨迹运行,不见踪迹。直视那太阳,光芒刺眼,阳光聚集在一起就像剑尖般尖锐。它照耀得万物蓬勃生长,一切凶恶之物都被它的光辉磨灭。山上的草木虽然没有生命的自主性,但一定能听到石缝间松树的坚韧故事。当年秦始皇登泰山时临时在松树下避雨,这松树怎么就被封为五大夫松了呢?人生如果没有遇到好机遇,也只能抱着典籍诵读关于太阳运行的典故了 。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顶泰山日观峰观日出的壮观景象。开篇两句“晨登日观峰,海水黄金镕”,以简洁有力的笔触,勾勒出诗人在晨曦中登上日观峰,看到大海在阳光照射下如黄金熔化的壮丽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浴出车轮光,随天行无踪”生动地描绘出太阳从海中跃出的动态过程,以及太阳在天空中渐行渐远的奇妙情景。

“正视刺我目,攒集如剑锋。照曜万物兴,磨灭万物凶”几句,诗人从视觉感受入手,描写阳光的强烈,进而联想到阳光对万物的作用,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诗的后半段,由景及人,“草木既无命,必闻石间松。当时一避雨,安得大夫封”,借泰山石间松的典故,发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最后“人而苟不遇,抱简诵六龙”,表达了在时运不济的情况下,只能抱守经典,从书本中追寻慰藉。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景观的壮美刻画,又有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展现了梅尧臣诗歌质朴浑厚、意境深远的特色。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