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曾子固苏轼
屈宋出于楚,王马出于蜀。
荀杨亦二国,自接大儒躅。
各去百数年,高下非近局。
钩陈豹尾科,登俊何炳缛。
楚蜀得曾苏,超然皆绝足。
父子兄弟间,光辉自联属。
古何相辽阔,今何相迩续。
朝廷有巨公,讲索无遗录。
正如唐虞时,元凯同启沃。
何言五百载,此论不可告。
二君从兹归,名价同惊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屈宋:指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和宋玉。
- 荀杨:指荀子和扬雄。
- 钩陈豹尾科:古代进士考试的科目,这里用来形容优秀人才。
- 炳缛:光彩绚丽。
- 绝足:指千里马。
- 元凯:指八元八凯,传说中上古时期的贤能之臣。
- 启沃:竭诚开导、辅佐君王。
翻译
屈原和宋玉出于楚国,王褒和司马相如出于蜀地。荀子和扬雄也分别来自两个国家,他们继承了大儒的足迹。各自都隔着百数年,水平高低并不能简单判断。如同进士考试中那些光彩绚丽的优秀人才。楚地和蜀地有了曾巩和苏轼,他们超凡脱俗都是千里马。在父子兄弟之间,光辉自然相互联结。古代和现在间隔多么遥远辽阔,如今却这般紧密相连。朝廷中有伟大的人物,研究探索没有遗漏记录。正如同唐尧虞舜之时,元凯一同竭诚辅佐帝王。怎能说相隔了五百年,这种论断就不能告知。两位君子从此归去,名声和价值都会令世人惊叹。
赏析
这首诗高度赞扬了曾巩和苏轼的才华,将他们与历史上的众多杰出人物相提并论,如屈宋、荀杨等。强调他们如同千里马般出众,在文学领域有着非凡的成就。诗中还提及朝廷的重视和对他们未来的期许,认为他们的才华将震惊世俗。整体意境开阔,通过历史人物的对比烘托,突出了曾苏二人的卓越,表达了梅尧臣对他们的钦佩和赞誉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文化氛围和对人才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