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阁使知冀州

騕袅黄金络,春风北渡河。 将军守汉法,壮士发燕歌。 绿水塘蒲短,晴天塞雁多。 家声复年少,矍铄笑廉颇。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騕袅(yǎo niǎo):古骏马名。

翻译

身佩黄金马络的骏马騕袅,在春风吹拂中向北渡过黄河。将军坚守着汉朝的法规,壮士们高唱着燕地的歌曲。绿水边蒲草还比较短,晴朗的天空中塞北的大雁很多。他有着良好的家声并且正年轻,精神矍铄足以让廉颇都笑了。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李阁使去冀州的情景。开头用“騕袅黄金络”显示出马的不凡和威严,也暗示了李阁使的地位和气势。“春风北渡河”点明了出行的季节和方向。“将军守汉法,壮士发燕歌”表现出李阁使的职责以及豪迈气概。“绿水塘蒲短,晴天塞雁多”描绘了沿途的景色。最后两句则是对李阁使年轻有为、精力旺盛的赞美,也含有一种对他充满期待的意味。全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生动地塑造出李阁使的形象和其出行的氛围。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