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梅尧臣:北宋诗人,与欧阳修同为“诗魔”之一。
- 色:指牡丹的色泽。
- 殁去:死亡,这里指牡丹凋谢。
- 清魄:指牡丹的清香和精神。
- 金谷妓:借指富贵人家的女子,金谷,晋代石崇的别墅,此处象征贵族生活。
- 洛川妃:洛河女神,借指洛阳的美景或牡丹,因为洛阳有“花都”之称。
- 朱紫:古代官服的色彩,这里比喻牡丹的艳丽。
- 附:依附,这里指人们对其喜爱和追捧。
翻译
自古以来,牡丹就以其高贵的色泽闻名,即使凋谢后,它的美丽究竟会归向何处呢?那清雅的香气不应该消散,艳丽的花朵依然有所依托。红色的牡丹就像金谷的美女,黄色的牡丹则仿佛洛河的仙子。无论是红是紫,都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可以说,在人间能见到这样的奇丽景象是十分罕见的。
赏析
梅尧臣的这首《洛阳牡丹》以牡丹为载体,寓言人生盛衰。他通过对牡丹颜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繁华易逝的感慨,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清魄不应散,艳花还所依",寓意人的精神和美好的事物应长存于人心。而"朱紫亦皆附,可言人世稀"则是对世人趋炎附势,只追求外在繁华的讽刺。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