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守汉阳次韵项平父饯行之句

我计短于头触篷,公才高似目飞鸿。 已驰骓马雄西楚,尚引蜉蝣缀国风。 愿伯明年终惠我,以曹为解可无公。 欲持枉尺归绳墨,祇恐旁观血指红。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头触篷: 比喻计划或策略的不足,像牛头撞上船篷般无法施展。
  • 目飞鸿: 指项平父的才能如同飞翔的大雁,眼界开阔,才华出众。
  • 骓马: 骁勇善战的马,这里比喻项平父的雄心壮志。
  • 西楚: 古代楚国西部,这里象征强大的势力或广阔的领域。
  • 蜉蝣: 一种寿命极短的昆虫,比喻微小而短暂的生命。
  • 国风: 国家的风俗或潮流,这里指影响国家的大势。
  • : 解元,科举考试的第一名。
  • 枉尺: 原意是弯曲的尺子,比喻不公正的行为或偏颇的观点。
  • 绳墨: 法度或规则,这里指公正的标准。
  • 旁观血指红: 比喻旁观者因议论或指责而激动,手指都变红了。

翻译

我的计划比不上牛头撞篷般有效,而你的才华高得像大雁展翅。你已经像一匹骁勇的马,在西楚之地建立了威望,但还在努力影响着国家的大局。希望明年你能继续帮助我,让曹某不再孤单。我想坚守公正的原则,却担心会引来旁人的激烈争议,甚至手指都被激动的情绪染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曹彦约对项平父的敬佩和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能力的自省。诗人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项平父的才情和影响力,同时表达出对公正和公平的追求,以及对可能面临的批评和挑战的担忧。通过这样的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我提升的执着。

曹彦约

曹彦约

曹彦约,南宋大臣。字简甫,号昌谷,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人。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3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