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海上观潮

百川倒蹙水欲立,不久却回如鼻吸。 老鱼无守随上下,阁向沧洲空怨泣。 推鳞伐肉走千艘,骨节专车无大及。 几年养此膏血躯,一旦翻为渔者给。 无情之水谁可凭,将作寻常自轻入。 何时更看弄潮儿,头戴火盆来就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cù):皱,收缩。
  • :通“搁”,放置。
  • 沧洲:滨水的地方。

翻译

众多的河流倒卷着水势好像要直立起来,不久却又返回如同鼻子吸气一般。老鱼没有坚守之处而随着水流上下起伏,被搁置在那滨水之处只能空自哀怨哭泣。上千艘船推开鳞片砍伐鱼肉,那庞大的骨节用专车都装不下。花费几年时间养出这样肥美的身躯,一下子就变成了渔民的给养。这无情的水又有谁可以依靠呢,把它当作平常之事就轻易地进入其中。什么时候再去看看那弄潮的儿郎,头戴火盆就来到这潮湿之地。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海上观潮的景象以及潮水中鱼类的遭遇。诗中以夸张的手法写出潮来时水势的汹涌澎湃,“百川倒蹙”形象地展现出浪潮的壮观与力量。同时也描绘了老鱼在潮水中的无奈,暗示了大自然力量的强大和不可抗拒。对于渔民捕鱼的描写则既展现了收获的景象,也让人感叹鱼类毫无防备的悲哀。最后两句从观潮延伸到弄潮儿,展示了另一种与潮水相关的勇敢行为,增添了诗的层次感和画面感。整体语言质朴而生动,富有表现力。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