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

晚日南城归,桥边见郎去。 远远逐郎回,罗衣汗微污。 不惜污罗衣,要与郎相顾。 留连芳苑中,肯谢花夭嫭。 傍栏思晤言,羞畏情谁谕。 草草各还家,幽怀是飞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夭嫭(yāo hù):美盛貌。

翻译

傍晚从南城回来,在桥边看见情郎离去。远远地追逐着情郎回来,绫罗衣裳微微染上了污渍。不怜惜弄脏了绫罗衣裳,只想要和情郎相互顾看。留恋在美丽的花园中,不肯辞别那花的美盛。靠着栏杆想要交谈,害羞畏惧这情感能向谁诉说。匆匆忙忙各自回到家中,幽秘的情怀就像那飞扬的柳絮。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女子与情郎相逢的情景和内心的微妙情感。诗中通过“晚日”“罗衣汗微污”等细节描写,表现出女子为见情郎的急切和投入。“不惜污罗衣,要与郎相顾”更是凸显了她对情郎的在意。诗中的花园场景为情感的抒发提供了背景,“留连”“肯谢”等词传达了女子对情郎和这美好时光的留恋不舍。“傍栏思晤言,羞畏情谁谕”则细腻地刻画了她内心的羞涩与矛盾。最后以“草草各还家,幽怀是飞絮”作结,表达出女子心中那如飞絮般飘荡的幽微情怀,充满了诗意和柔情。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