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碧映山红于新坟

年年杜鹃啼,口滴枝上赤。 今同苌弘血,三岁化为碧。 因移新冢傍,颜色照松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苌(cháng)弘:周朝时期刘文公的大夫、贤良的忠臣。

翻译

每年杜鹃鸟啼叫,口中滴下的像枝上的红色。如今如同苌弘的鲜血,三年变化成为碧玉。因为把它移种在新坟的旁边,它的颜色映照在松柏上。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将碧映山红种植在新坟旁展开。诗中以杜鹃啼血作比,将碧映山红的颜色与苌弘血联系起来,增添了一种悲壮而奇异的氛围。而后提到将其移到新坟边,既描写了花的鲜艳色彩与松柏相映成趣,也隐隐透露出一种生死映照的感觉。整体氛围独特,以独特的视角和意象展现了一种特殊的场景和情感。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