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胡武平
来见江南昏,使君咏汀蘋。
再看蘋叶老,汀畔送归人。
人归多慕恋,遗惠在兹民。
始时绕郊郭,水不通蹄轮。
公来作新塘,直抵吴松垠。
新塘建舆梁,济越脱辀仁。
言度新塘去,随迹如鱼鳞。
从今新塘树,便与蔽芾均。
我虽备僚属,笔舌敢妄陈。
因行录所美,愿与国风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使君:汉时称刺史为“使君”,后用以尊称州郡长官。这里指胡武平。
- 汀蘋(tīng píng):水中小洲上的蘋草。
- 遗惠:留下的恩惠。
- 兹民:此地的百姓。
- 郊郭:城外。
- 吴松垠(wú sōng yín ):吴淞江岸边。吴松即吴淞江 。垠,边际。
- 舆梁(yú liáng):桥梁。
- 济越:过河。
- 脱辀(tuō zhōu):摆脱困境。辀,车辕。
- 蔽芾(bì fèi):形容树木茂盛。
翻译
初次见到您时江南天色已晚,您咏吟着汀洲上的蘋草。再次看到蘋草叶子变老时,在汀洲边送您归去。 您离去百姓大多满怀眷恋,您给这里的民众留下了恩泽。当初城郊周围,水流交错,车马难以通行。 您来了之后开辟了新塘,一直通到吴淞江的岸边。新塘上还建造了桥梁,人们过河摆脱了从前的困境。 听说您沿着新塘离去,留下的行迹如鱼鳞般密布。从今后新塘边的树木,也会像那繁茂的大树一样。 我虽然身为您的下属,怎敢随意地胡乱陈言。只是顺着您的事迹记录下美好,愿它能如同《国风》般传扬振奋。
赏析
这首诗是梅尧臣送别胡武平之作。开篇以两次见到汀蘋的时间节点,巧妙地引出送别之事,有一种时光流转之感。诗中重点描述了胡武平为官时的政绩,如开辟新塘、建造桥梁,改善了当地的交通状况,“公来作新塘,直抵吴松垠。新塘建舆梁,济越脱辀仁”,生动展现出他为百姓谋福祉的作为,让百姓摆脱了出行的艰难。“言度新塘去,随迹如鱼鳞”形象地写出胡武平离去时的情景,暗示他留下诸多值得铭记的功绩。诗人最后表明自己记录这些美好事迹,希望能使其像《国风》一样传颂,体现出对胡武平的赞誉和对其善政的弘扬,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具体事迹的描写来表达送别时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其政绩的肯定,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