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宋学士次道寄澄心堂纸百幅

寒溪浸楮舂夜月,敲冰举帘匀割脂。 焙乾坚滑若铺玉,一幅百钱曾不疑。 江南老人有在者,为予尝说江南时。 李主用以藏秘府,外人取次不得窥。 城破犹存数千幅,致入本朝谁谓奇。 漫堆閒屋任尘土,七十年来人不知。 而今制作已轻薄,比于古纸诚堪嗤。 古纸精光肉理厚,迩岁好事亦稍推。 五六年前吾永叔,赠予两轴令宝之。 是时颇叙此本末,遂号澄心堂纸诗。 我不善书心每愧,君又何此百幅遗。 重增吾赧不敢拒,且置缣箱何所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楮(chǔ):落叶乔木,树皮是制造桑皮纸和宣纸的原料。
  • 焙(bèi):用微火烘烤。

翻译

寒冷的溪流中浸泡着树皮,在夜晚的月光下舂捣,敲开冰块举起竹帘均匀地分割纸浆如油脂。烘烤干燥后坚固光滑好似铺着的玉石,一幅价值百钱也不曾怀疑。江南有还在世的老人,为我曾说起江南的时候。南唐后主李煜用来收藏在秘府,外人依次都不能偷看。城被攻破时还存有数千幅,送到本朝谁会说奇特。随意堆积在闲屋中任凭落满尘土,七十年来人们都不知道。而如今制作的已经很轻薄了,与古纸相比实在是堪被嘲笑。古纸的精光和质感深厚,近几年喜好的人也逐渐推崇。五六年前我的永叔,赠送我两轴让我珍视它。那时很详细地叙述了这其中的本末,于是号称澄心堂纸诗。我不擅长书法心里常常愧疚,您又为什么送我这百幅呢。又增加了我的羞愧不敢拒绝,暂且放置在细绢做的箱子里又能做什么呢。

赏析

这首诗详细描述了澄心堂纸的制作过程、珍贵程度以及历史变迁。诗中提到古纸的优良品质,与如今轻薄的纸张形成对比。同时通过讲述与澄心堂纸相关的故事,如曾被李后主收藏等,展现了其独特的历史价值。作者面对友人赠送的百幅澄心堂纸,既感到惭愧又无奈,从侧面反映出他对这种古纸的尊重和珍惜之情。全诗语言质朴,通过对古纸的描绘和感叹,流露出对传统文化和技艺的追思与感慨。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