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叔寄澄心堂纸二幅

昨朝人自东郡来,古纸两轴缄縢开。 滑如春冰密如茧,把玩惊喜心徘徊。 蜀笺蠹脆不禁久,剡楮薄慢还可咍。 书言寄去当宝惜,慎勿乱与人剪裁。 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 澄心堂中唯此物,静几铺写无尘埃。 当时国破何所有,帑藏空竭生莓苔。 但存图书及此纸,辇大都府非珍瑰。 于今已踰六十载,弃置大屋墙角堆。 幅狭不堪作诏命,聊备粗使供鸾台。 鸾台天官或好事,持归秘惜何嫌猜。 君今转遗重增愧,无君笔札无君才。 心烦收拾乏匮椟,日畏扯裂防婴孩。 不忍挥毫徒有思,依依还起子山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郡:古代地名,指今河南东部地区。
  • 缄縢:封缄的绳索,这里指装纸的包裹。
  • 滑如春冰:形容纸张光滑如春天的冰层。
  • 密如茧:比喻纸张紧密如蚕丝。
  • 蜀笺:四川地区生产的优质纸张。
  • 蠹脆:因蛀虫侵蚀而变得脆弱。
  • 剡楮:浙江剡溪一带的造纸原料,此处指较薄的纸。
  • :嘲笑,这里表示轻蔑的意思。
  • 帑藏:国库。
  • 莓苔:苔藓,常用来形容荒废、衰败。
  • :古代用人力拉的车子,此处指宫廷。
  • 诏命:皇帝的命令或文书。
  • 鸾台:古代宫殿的名称,也指宰相办公的地方。
  • 好事:喜欢收藏的人。
  • 匮椟:收藏物品的箱子。
  • 婴孩:婴儿,引申为小孩,此处比喻易损坏的事物。

翻译

昨天有人从东郡带来了两卷古纸,打开包装,纸张光滑得像春天的冰,紧密如蚕茧,让我惊喜不已,爱不释手。蜀地的纸因为蛀虫侵蚀,已经不再坚韧;而剡溪的纸虽然薄,至少还能用。他说这些纸是珍贵的,千万不能随意剪裁。在江南李氏统治的时代,这样的纸价值连城,甚至不惜重金也难求。澄心堂里只有这种纸,静静铺展,没有一丝尘埃。那时国家衰败,国库空虚,只剩下这些图书和纸张,即使是皇宫里的珍宝也不过如此。如今已过去六十多年,这些纸被丢在大屋的角落里,不能再用于书写重要的文件,只能勉强用作一般的记录。如果有人能珍视它们,哪怕只是好事者,带回去小心翼翼收藏,我也不会介意。你今天转赠给我,反而让我感到惭愧,没有你的字迹,也没有你的才华。整理这些东西让我心烦,生怕它们被撕裂,就像对待孩子一样小心。面对这些纸张,我实在不忍心轻易使用,只感到深深的思念,如同子山之哀。

赏析

这首诗是梅尧臣收到朋友赠送的两张古纸时所作,表达了对古纸的珍视和历史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比不同地区的纸张,描绘了古纸的精美质地和历史价值,同时也寓含了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文化传承的忧虑。诗中既有对个人友谊的深厚情感,也有对国家兴衰的深沉思考,展现了梅尧臣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情怀。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