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子虡临安舟中书因寄

· 陆游
江水悠悠双鲤鱼,眼明初拆入关书。 残年已觉身如客,一念还成泪溅裾。 春近预忧归梦短,潮回莫遣寄声疏。 何时可弃微官缚,五亩荒畦共荷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鲤鱼代指书信。在古代,人们常将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 眼明:这里指看到书信后心情激动,眼前一亮 。
  • 拆开
  • 入关书:进入关隘的书信,这里可理解为在路途上写来的信。
  • 残年晚年
  • 裾(jū)衣服的前襟
  • 潮回:潮水退回去。这里代指时间推移、流逝。
  • 寄声疏:寄来的消息稀疏、变少。
  • 微官缚:被微小的官职束缚。
  • 荒畦(qí)荒芜的田地

翻译

悠悠流淌的江水中像是带着成双的鲤鱼(送来书信),看到书信的那一刻我眼前一亮,迫不及待拆开来自远方的信。 在这人生的晚年岁月里,我常常感觉自身就如同漂泊的旅人,看到这封信的瞬间,心中一个念头涌起,泪不由自主地溅落在了衣襟之上。 春天快要到了,我却预先担忧归来与家人团聚如梦一般短暂;潮水退去,千万不要让寄来的消息变得稀少疏落。 什么时候我能摆脱这微小官职的束缚啊,回到家乡,在那五亩的荒芜田地里,和家人一起扛着锄头劳作。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收到儿子陆虡从临安乘船途中所写的书信后所作,饱含着浓浓的情感。开篇“江水悠悠双鲤鱼”,诗人借“双鲤鱼”这一典故,以悠悠江水映衬对远方亲人来信的期盼和收到信时的喜悦。“眼明初拆入关书”生动地表现出看到书信的瞬间那种激动、迫切的心情。

颔联“残年已觉身如客,一念还成泪溅裾”,诗人转入深沉的感慨,晚年的他觉得自己仿佛始终漂泊无依,这念及亲人、念及自身境遇的思绪,让泪水浸湿了衣襟,充分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凄苦。

颈联“春近预忧归梦短,潮回莫遣寄声疏”,一方面表现对春日短暂、归乡如梦难长久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殷殷叮嘱儿子不要因为时间变化而减少书信往来,将对家人的眷恋与关切刻画得细腻入微。

尾联“何时可弃微官缚,五亩荒畦共荷锄”,直白表达出诗人渴望摆脱官职束缚,回归田园与家人共享平凡生活的愿望。全诗围绕家书展开,情感真挚深沉,从盼信、读信,到感慨自身与思念家人,最后表达理想,层层递进,展现出陆游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亲情田园生活的深切向往 。

陆游

陆游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93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