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双鲤鱼:代指书信。在古代,人们常将书信结成鲤鱼形状。
- 眼明:这里指看到书信后心情激动,眼前一亮 。
- 拆:拆开。
- 入关书:进入关隘的书信,这里可理解为在路途上写来的信。
- 残年:晚年。
- 裾(jū):衣服的前襟。
- 潮回:潮水退回去。这里代指时间推移、流逝。
- 寄声疏:寄来的消息稀疏、变少。
- 微官缚:被微小的官职束缚。
- 荒畦(qí):荒芜的田地。
翻译
悠悠流淌的江水中像是带着成双的鲤鱼(送来书信),看到书信的那一刻我眼前一亮,迫不及待拆开来自远方的信。 在这人生的晚年岁月里,我常常感觉自身就如同漂泊的旅人,看到这封信的瞬间,心中一个念头涌起,泪不由自主地溅落在了衣襟之上。 春天快要到了,我却预先担忧归来与家人团聚如梦一般短暂;潮水退去,千万不要让寄来的消息变得稀少疏落。 什么时候我能摆脱这微小官职的束缚啊,回到家乡,在那五亩的荒芜田地里,和家人一起扛着锄头劳作。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收到儿子陆虡从临安乘船途中所写的书信后所作,饱含着浓浓的情感。开篇“江水悠悠双鲤鱼”,诗人借“双鲤鱼”这一典故,以悠悠江水映衬对远方亲人来信的期盼和收到信时的喜悦。“眼明初拆入关书”生动地表现出看到书信的瞬间那种激动、迫切的心情。
颔联“残年已觉身如客,一念还成泪溅裾”,诗人转入深沉的感慨,晚年的他觉得自己仿佛始终漂泊无依,这念及亲人、念及自身境遇的思绪,让泪水浸湿了衣襟,充分表达出内心的孤独与凄苦。
颈联“春近预忧归梦短,潮回莫遣寄声疏”,一方面表现对春日短暂、归乡如梦难长久的担忧,另一方面则殷殷叮嘱儿子不要因为时间变化而减少书信往来,将对家人的眷恋与关切刻画得细腻入微。
尾联“何时可弃微官缚,五亩荒畦共荷锄”,直白表达出诗人渴望摆脱官职束缚,回归田园与家人共享平凡生活的愿望。全诗围绕家书展开,情感真挚深沉,从盼信、读信,到感慨自身与思念家人,最后表达理想,层层递进,展现出陆游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亲情田园生活的深切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