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之京师杂别 其二

看人争著祖生鞭,彩笔江湖焰黯然。 亲在名心留百一,我行客路惯三千。 谁从贫女求新锦,肯向朱门理旧弦。 吴市箫声燕市筑,一般凄断有谁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祖生鞭:祖逖与刘琨同寝,闻鸡起舞,晋元帝时为豫州刺史,渡江击楫,誓曰:“不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此江!”这里比喻争先、努力进取。
  • 彩笔:比喻有写作才华。
  • 名心:求功名之心。

翻译

看着他人争相努力进取,我那在江湖的文采光辉也黯淡了下来。亲人还在,求功名的心还留存百分之一,我的行旅之路已然习惯了奔波三千里。谁会从贫穷女子那里寻求新的锦缎,又肯向那富贵之门去整理旧的琴弦呢。在吴市吹出的箫声和燕市击筑之声,同样都是那样的凄凉断肠又有谁怜惜。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前两句通过对比他人的进取和自己才华的黯然,体现出一种无奈。中间两句写出对亲人的牵挂和自身漂泊不定的状态。后两句用“贫女新锦”和“朱门旧弦”的对比,以及吴市箫声和燕市筑声来烘托出自己不被人理解的凄凉心境。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在追求与现实中的矛盾与挣扎。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