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寄左二杏庄 其一

江流日归海,客心常与东。 神游越枝外,目断吴云中。 激荡水石响,凄晦草木风。 渺躯乏丰羽,辗转逐惊蓬。 一别西蠡道,五过馆姓宫。 繁华不足悼,逝景何匆匆。 幸有涧栖约,还悲川岭重。 蕙荣倘不歇,迟我春山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景仁:清代诗人。
  • 杏庄:人名。
  • 神游:谓形体不动而心神向往,如亲游其境。
  • 越枝:古越国的树枝。
  • 吴云:吴地的云。
  • 凄晦:凄凉而阴暗。
  • 惊蓬: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
  • 西蠡:地名。
  • 馆姓宫:不太明确具体所指。

翻译

江水每天都流向大海,我的心常常向着东方。心神在越国的枝叶之外游荡,目光在吴地的云彩之中断绝。江水激荡使得水石发出声响,气氛凄凉阴暗连草木间的风也是如此。我这渺小的身躯缺乏丰满的羽翼,只能辗转如那漂泊不定的飞蓬。一次分别在西蠡道,五次经过馆姓宫。繁华不值得哀悼,逝去的光景为何如此匆匆。幸好有在山涧栖息的约定,却又悲哀山川岭嶂的重重阻碍。蕙草如果能一直繁茂不凋零,那就等待我到空空的春山。

赏析

这首诗以景寓情,通过描写江水、云朵、草木风等自然景象,以及对分别、辗转漂泊等经历的表述,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人生漂泊不定的无奈之感。诗中“客心常与东”表现出对远方的向往和牵挂;“渺躯乏丰羽,辗转逐惊蓬”生动地刻画出自己漂泊无依的状态。整体意境深沉,感情真挚,语言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