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尝馔北食儿女辈不能过芜湖多鱼且美仆生长泽国不可一日无此

· 王质
不得扬州蟹蛤尝,江乡鱼味亦相当。 自从南渡为生理,惭见东人说故乡。 出火麦团犹雪白,带浆米饭更鹅黄。 老人日日惟须此,长笑儿郎太楚伧。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馔(zhuàn):吃,享用食物。
  • 芜湖:地名,在今安徽。
  • 泽国:多水的地区,水乡。
  • 蟹蛤(gé):螃蟹和蛤蜊。
  • 生理:生计,谋生之道。
  • 出火:刚出锅。
  • 太楚伧(cāng):“楚伧”原指南方粗鄙的人,这里指孩子们不懂品尝享受这些美食 。

翻译

没办法品尝到扬州的螃蟹和蛤蜊,不过江南水乡的鱼味也丝毫不逊色。 自从南渡之后以此为生,听到东边的人谈论故乡都感到惭愧。 刚出锅的麦团洁白如雪,带着米汤的米饭呈现出鹅黄色的诱人色泽。 老人每天只需要吃这些就很满足了,常常笑着说那些年轻的孩子们太不懂得享受这些美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南的饮食生活以及由此产生的复杂情感。开篇将无法品尝扬州美食与江南鱼味相提并论,体现出一种生活中的无奈与对不同美食的体悟。“南渡为生理,惭见东人说故乡”一句,流露出南渡后谋生的沧桑感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一丝愧疚。诗中对食物细腻的描写, “出火麦团犹雪白,带浆米饭更鹅黄”,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江南家常食物的色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最后以老人对儿郎不懂欣赏这些美食的“长笑”作结,增添了诗的生活情趣,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在平淡生活中找到内心安宁与对生活细致品味的态度,整首诗在质朴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生活韵味 。

王质

王质,字景文,号雪山,南宋郓州(今山东东平)人,寓居兴国军(今湖北阳新县)。南宋高宗、孝宗时期著名经学家、诗人、文学家。 绍兴五年(公元1135年)出生。靖康之变后,迁徙兴国(今湖北阳新),二十三岁时游太学,与张孝祥父子有往来,与九江王阮齐名,王阮说:“听景文论古,如读郦道元《水经》,名川支川,贯穿周匝,无有间断”。绍兴三十年(公元1160年)进士,张浚聘为幕僚。虞允文聘为幕属。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入京为太学正。博通经史,著《朴论》五十卷、《西征丛纪》、《雪山集》四十卷等。淳熙十六年卒。 ► 4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