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金玉良姻:指宝玉与宝钗的婚姻。小说中曾写薛宝钗的金锁「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上面所錾的两句吉利话与贾宝玉出生时衔来的那块通灵玉上「癞僧所镌的篆文」,「是一对儿」。薛姨妈也说:「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持「红楼梦反封建论」者认为这段婚姻是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谓美满婚姻。金玉:语意双关,既有贵重的意思,同时指代宝钗和宝玉。木石,语意双关,和「金玉」相对,指代黛玉和宝玉。良姻,一作“良缘”。
木石前盟:「金玉良姻」的对立面,指贾宝玉和林黛玉因前世之盟而产生的爱情。作者虚构宝、黛生前有一段旧缘和盟约:绛珠草为酬报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之惠,要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这两句与宝玉曾在梦中喊骂「什么是「金玉姻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第三十六回)的话相似,但「俺只念木石前盟」应是摹写宝玉婚后所说的话。持「红楼梦反封建论」者认为宝黛恋情是建立在共同反抗封建礼教基础上的爱情。
「空对」句:意思是说宝玉与宝钗虽为夫妻而没有爱情。雪,「薛」的谐音,指薛宝钗,兼喻其冷。高士,文雅有涵养的人,指宝钗。作者以「山中高士」比宝钗,表明了宝钗品性的高洁。
「世外」句:「世外仙姝」,指林黛玉本为绛珠仙子,这里暗寓其死,亦即所谓「已登仙籍」。姝,美女。林,指林黛玉。
「叹人间」句:这是宝玉对自己与宝钗和黛玉之间两段情缘发出的感叹:直到今天,才终于相信人间之事始终都是美中不足的。
齐眉举案:《后汉书·梁鸿传》中记载,梁鸿家贫,但妻子孟光对他十分恭顺,每次送饭给他时都把食盘举得同眉毛一样高。后因以「举案齐眉」为封建妇道的楷模。这里指宝玉与宝钗维持着夫妻相敬如宾的表面虚礼。虽然宝钗对宝玉很好,但宝玉却始终放不下黛玉,所以说「到底意难平」。案,有足的小食盘。
序
终身误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的词曲。
赏析
这首曲子出自《红楼梦》,象征着封建婚姻的「金玉良姻」和象征着自由恋爱的「木石前盟」,在小说中都被画上了癞僧的神符,载入了警幻的仙册。这样,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悲剧,贾宝玉和薛宝钗的结合,便都成了早已注定了的命运。这一方面固然有作者悲观的宿命论思想的流露,另一方面也曲折地反映了这样的事实:在封建宗法社会中,要违背封建秩序、封建礼教和封建家族的利益,去寻求一种建立在共同理想、志趣基础上的自由爱情,是极其困难的。因此,眼泪还债的悲剧也像金玉相配的「喜事」那样有它的必然性。
然而,封建压迫可以强制人处于他本来不愿意处的地位,可以使软弱的抗争归于失败,但不可能消除已经觉悟到现实环境不合理的人的更加强烈的反叛。没有爱情的「金玉良姻」,无法消除贾宝玉心灵上的巨大创痛、使他忘却精神上的真正伴侣,也无法调和他与薛宝钗之间两种思想性格的本质冲突。「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结果终至于贾宝玉万念俱灰,弃家为僧;薛宝钗空闺独守,抱恨终身。所谓「金玉良姻」,实际是「金玉成空」!作品中表现了曹雪芹的思想倾向和他对封建传统观念大胆的、深刻的批判精神。
曹雪芹把《终身误》放在十二首曲子的第一位,表明了宝玉对宝钗和黛玉两人截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发了宝玉对误他终身的「金玉良缘」的愤恨。曲子以宝玉的口吻写就,说明宝玉婚后尽管终日面对的是宝钗,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死去的黛玉。同时又表达了对薛宝钗在得到了婚姻的同时,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和终身幸福的深深同情。「晶莹雪」看似形容宝钗的高洁,实际上是说宝钗内心的冰冷无情。在没有心灵共鸣的情况下,纵然宝钗恪守封建妇德,和宝玉相敬如宾,也抚不平宝玉内心深处的伤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金玉良姻: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谓美满姻缘。
- 木石前盟:指贾宝玉与林黛玉前世的爱情盟誓。
- 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这里指薛宝钗。
- 晶莹雪:喻指薛宝钗的“冷”。
- 仙姝(shū):仙女,这里指林黛玉。
翻译
人人都说金锁和宝玉相配才是好姻缘,我却只怀念绛珠仙草和神瑛侍者的前世盟缘。空自对着,好似山中高士般的薛宝钗这如晶莹冰雪般的人儿,却始终不能忘记,如世外仙女般的林黛玉那孤独寂寞的身影。可叹这人间,总有着美中不足啊现在才真正相信:即使是夫妻间相敬如宾,到底心中还是情意难平。
赏析
这首曲子以宝玉的口吻,倾诉了他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复杂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感慨。“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体现了宝玉对世俗眼中美满姻缘的不认同,而对与黛玉那种心灵契合的情感的执着。“空对着”“终不忘”将他内心对宝钗的敬重和对黛玉的深情形成鲜明对比。“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流露出对人生种种不圆满的无奈和感叹。最后一句“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则深刻地表达了即便在表面上与宝钗和谐相处,内心深处却始终无法真正释怀对黛玉的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曹雪芹
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籍贯沈阳(一说辽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一说曹頫之子)。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 233篇诗文
曹雪芹的其他作品
- 《 红楼梦 · 第六十七回 · 见土仪颦卿思故里 闻秘事凤姐讯家童 》 —— [ 清 ] 曹雪芹
- 《 红楼梦 · 第二十九回 ·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 —— [ 清 ] 曹雪芹
- 《 红楼梦 · 第四十三回 · 闲取乐偶攒金庆寿 不了情暂撮土为香 》 —— [ 清 ] 曹雪芹
- 《 红楼梦 · 第九十五回 ·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 》 —— [ 清 ] 曹雪芹
- 《 红楼梦 · 第六回 ·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 —— [ 清 ] 曹雪芹
- 《 红楼梦 · 第六十二回 · 憨湘云醉眠芍药裀 呆香菱情解石榴裙 》 —— [ 清 ] 曹雪芹
- 《 红楼梦 · 第一百一十九回 ·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 —— [ 清 ] 曹雪芹
- 《 红楼梦十二曲 · 其四 · 恨无常 》 —— [ 清 ] 曹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