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窑酒碗歌

· 张英
长安晴日秋窗暖,曹郎酒客秋窗满。 持出床头旧酒卮,箧中碧色柴窑碗。 大朴不屑争离奇,翡翠斑剥空尔为。 制如半截青莲子,土花色暗苍玉姿。 悬知此物巳千载,沧桑几换今犹在。 人间岁月老糟床,瓦缶田家同不坏。 由来珍异豪家争,玻璃七宝徒纵横。 苦伴珠玉委尘土,那能常对秋山清。 吾侪持此发诗思,举手摩娑复频视。 问尔千年阅几人,几人对尔能沉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柴窑:中国古代瓷窑。
  • 酒卮(zhī):古代一种盛酒器。

翻译

长安天气晴朗秋日里窗户很温暖,曹姓郎官和酒客把秋窗都挤满了。拿出床头旧日的酒器,箱子里有那碧绿颜色的柴窑碗。天然质朴不屑去争奇斗艳,翡翠般的斑纹剥落也徒然如此。制作如同半截的青莲子,土花之色暗淡呈现苍玉的姿态。料想这物件已经有千年了,历经沧桑几次变换如今还在。人间岁月使糟床变老,瓦罐在农家也同样不会损坏。从来珍贵奇异之物被豪家争抢,玻璃七宝之类只是肆意横行。苦苦陪伴着珠玉委身于尘土,又怎能常常对着秋山的清静。我们拿着这引发诗的情思,举起手摩挲又频频注视。问你千年以来历经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对着你能沉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里,与友人一同欣赏柴窑碗的情景。通过对柴窑碗的外观、历史及其与其他珍奇异物的对比描写,突出了柴窑碗质朴却历久弥新的特质。诗中既表达了对柴窑碗这一古老物件的珍视,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和人世变迁的感慨。如“悬知此物巳千载,沧桑几换今犹在”,体现了柴窑碗的耐久性。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那些徒有华丽却易被时光埋没的珍奇异物的看法,“由来珍异豪家争,玻璃七宝徒纵横”。最后几句通过与柴窑碗的对话,进一步深化了对其的情感和思考,也引发了读者对于历史与文化传承的思索。整体意境古朴,语言优美。

张英

清安徽桐城人,字敦复,号乐圃。康熙六年进士,由编修累官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历任《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充会试正考官。为官敬慎,卒谥文端。有《恒产琐言》、《笃素堂诗文集》等。 ► 24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