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辰砚屏歌

天小紫,日淡红,月光正与日相通。一星雪白大于黍,走近月旁无半武。 吾闻三辰不并明,如何日中见月星。霜后梨花定非瑞,春秋获麟不应贵。 君不见八月十五夜向晨,东方亭亭升火轮,西有玉李伴金盆。 是时三辰正如许,君不著眼君莫论。吾家大阮嗜文字,看书到晓那能睡。 三辰并光射窗几,影落砚屏不容洗。就中月轮景特奇,桂树可数叶与枝。 炯如秋水涵荇藻,天巧此岂人能为。怀璧未为罪,借书未为痴。 公当十袭古锦帕,如何传玩十手把,不防夜半有力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辰:指日、月、星,古代天文中的天体。
  • 半武:古代度量单位,一武约等于一尺五寸,此处形容距离之近。
  • 并明:同时明亮。
  • :吉祥的象征。
  • 获麟:《春秋》记载的瑞兽,象征太平盛世。
  • 八月十五夜向晨:中秋节后的清晨。
  • 东方亭亭:东方升起的景象,形容明亮。
  • 火轮:指初升的太阳。
  • 玉李:古人称月亮为玉兔,李子似兔,故称。
  • 金盆:比喻明亮的月亮。
  • 大阮:可能是指诗人杨万里的朋友或家族成员,名字未详。
  • 窗几:窗户和桌子的统称。
  • 炯如秋水:形容月光清澈明亮。
  • 荇藻:水中植物,这里比喻月光下的桂树影子。
  • 怀璧:持有美玉,比喻人才出众。
  • 传玩:辗转观赏。
  • 有力者:指有力量改变事物的人。

翻译

天空微带紫色,太阳微微泛红,月光仿佛与太阳相连。一颗星星洁白如雪,比小米还要大,靠近月亮几乎贴在一起。 我听说日月星辰不会同时明亮,为何白天能看到月亮和星星?霜降后的梨花虽然美丽,但未必就是吉祥;春秋时期见到麒麟,也不一定代表国家兴盛。 你没看到八月十五清晨,东方升起一轮红日,西方则是明亮的月亮陪伴着金黄色的盘子吗? 那时的日月星辰如此和谐,你不留意就别发表意见。我家有个叫大阮的人酷爱读书,常常看书看到天亮,根本无法入睡。 三个天体的光芒照在窗台上,映在砚台和屏风上,无法清洗。特别是那个月亮,景色特别奇特,连桂树的叶子和枝条都清晰可见。 月光如同秋天的清水倒映着水草,这是大自然的巧妙,人力怎能企及?拥有才华并不算罪过,借书阅读也不是傻瓜。 你应该将这种美景当作十层古锦帕子,细细品味欣赏,而不是轻易让别人轮流把玩。要知道,夜晚可能会有突然的力量改变一切。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三辰(日、月、星)的奇妙组合,以及诗人朋友大阮的读书生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敏感和对知识的热爱。诗中既有对天文现象的观察,如“日中见月星”和“三辰并光”,又有对季节景色的描绘,如“霜后梨花”和“中秋月色”。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如“火轮”、“玉李”和“秋水涵荇藻”,使读者仿佛置身于画面之中。同时,诗中还寓含了对人才的赞美和对书籍珍视的情感,提醒人们要珍惜美好时光,不要轻易让他人分享。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优美,富有哲理。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 4332篇诗文